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的论文3篇

篇一: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的论文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作文1000字

  回眸党史,感恩今天。

  一木舟,一乌蓬,江河浩渺。就在1920xx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如同一个磅礴的巨人,势不可挡!有人形容中国是一条盘踞在东方的巨龙,在这年开始雄雄崛起,势要翱翔九天;有人形容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颤动;但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中国就是一座巨人的摇篮,用江河为乳,以青山为脉,予以青云之志,注以天穹宏伟,赠以大地宽怀。

  百万雄师的长江之歌已经久远,但声威犹存;风吼马嘶的黄河之颂已经过去,但言犹在耳!95年的岁月,一个长寿老人由生到死一生的时间,一个民族由衰而盛的时间,一抹鲜红染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但在这95年中,为革命为国家所奋斗而献出生命的何止95万!是1800万!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

  从解放到现在,历史见证了党的伟大,党创造了无数的第一,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第一颗卫星升天,第一枚原子弹腾空……在革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果敢决定下,1992年书写了春天的故事。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了世界一个不朽的奇迹。20xx年的上海世博会再创传奇。

  通晓党情,树立新标。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红军就是抱有这个信念,才走完了艰苦卓绝两万五千里长征。也正因这个信念,才奠定了党腾飞的基础。弹指挥间,沧桑巨变。先辈的躯壳或许已消散,可他们的信念仍被传承下来,但似乎少了几分热情,几分努力,几分理性……对,也对~在华夏大地上近亿的党员,大多是在解放后诞生的,没有经历那几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也没有尝试过艰难困苦到一定程度的生活,也没有树立对党的历史感性认知信念。

  可……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难道不应该多多少少关注一下国家大事和党的最新情况吗?难道不应该应用更加实际的奉献精神回报养育自己

  的这片热土?难道不应该树立起新时代所应有精神面貌吗?莫非要让我们的后代子孙指着竖立在自己国土上的他国国旗骂祖宗!难道不是吗?

  永跟党走,不忘初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党,闯过岁月长河,历经磨难,始终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如此伟大的党让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由“心”照亮的党路上!

  坦荡来做人,无悔度人生;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宏图已会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辉煌!

篇二: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的论文

  

  学党史跟党走征文3000字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

  2021年3月23日,中宣部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八项主要内容。3月24日,中宣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4月2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开幕。

  2021年6月26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正式运行。6月1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首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党史跟党走征文30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了那风雨飘摇的岁月。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击碎了许多无价的生命辉煌,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烈士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中国共产党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感动着。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国共产党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热。雷锋的精神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雷锋的名字与点点滴滴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连在一起,雷锋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词,雷锋成了为人民服务最闪光的符号。他圆圆的笑脸同五星红旗下的晴朗连在一起,他二十二岁的年龄同中国共产党永恒的青春连在一起。

  光辉的“七一”,绚丽的“七一”,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为铺就强国之路,几代中华儿女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在困难面前,有铁人王进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有抗洪勇士李向群;有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有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七一”宣言汇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在我们新世纪医药公司,众多默默无闻的党员同志,爱岗敬业,公正廉洁,热爱本职工作,将“七一”厚望转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他们时刻牢记入党誓言,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在平凡的岗位履行着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庄重承诺。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八十三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

  我们中国,是古老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我们曾经远远的走在世界的前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这是杜甫对唐朝开元盛世的描绘;“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是宋代浙江杭州呈现的繁荣美景。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显示了中国人民博大的胸怀与气度;元朝成吉思汗的铁骑,曾横跨欧亚大陆……我们的祖先,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以勇武和胆略,开疆固土,使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为我们民族赢得了众多辉煌与荣光!

  然而,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日趋腐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屈辱。中国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土地被蚕食鲸吞,文化魂宝被掠夺,人民倍受剥削与压迫……曾雄踞东方的泱泱大国,已是满日疮痍。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志士仁人,在黑暗里苦斗,在迷茫中探索。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历史证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问苍茫大地,路在何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鲁迅写道:“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轮航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有外界评价:“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它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

  在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就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议时期,中国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事业就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老师们、同学们,请我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一个成立初期只有几十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领导十几亿人民的执政党?为什么能由小至大、由弱到强?她的不竭动力是什么?她的力量源泉在哪里?答案也许复杂而深刻,也许又像泥土一样简单而朴素。

  首先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因而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戴。这是答案的第一点。

  毛泽东曾经把中国共产党比作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它的母亲。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英雄安泰就拥有无穷的力量;只要中国共产党不脱离人民,她就永葆蓬勃生机,永远充满力量!

  第二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上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科学的理论是召唤人民的旗帜,是指导航程的灯塔。因为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冲破迷雾,勇往直前!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第三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她们勇于牺牲,乐于奉献,在人民群众中发挥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从刘胡兰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高建成到钟南山……无数共产党员以他们的执著信念,用汗水和热血践行着党的宗旨……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有了太阳的普照,世界才显得风光明媚,生机盎然。因为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因为她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古语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回顾中国近代发展史,其中最浓厚的一篇是这个曾经落后的、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的故事。

  我们不会忘记1921年7月23日这一天,我们也不会忘记嘉兴的南湖,以及南湖上那条小游船,因为就是在那碧波荡漾的南湖上,就是在那条小游船上,就是那十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他们穿过无边的黑暗,躲过追逐的枪炮,艰难而又执着地举起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火种,为中国指出了一条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从此,奋勇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披荆斩棘.....当鲜花代替了和平,当我们的天空不再有枪声回荡,当我们的家园不再经受炮火的洗礼,我们是否还能够想到那些把牢底坐穿的先驱者、那些带着铁镣蹒跚步行在长街的革命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党员以及那些为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牺牲的人。

  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透过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旋律,我们所看到的不是狭隘的利已主义,也不是无耻小人的蝇营狗苟,而是作为一名党员为了民族和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的忠诚和坦荡。在这种精神面前,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对一段历史的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召唤。今天,我们的祖国像一棵苍劲的青松,在经历了10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更加傲岸挺拔。

  于我个人而言,我踏入公安机关队伍辅警行列后,当褪去了工作之初的新鲜感和崇拜感,现实的无奈如洪水般无情袭来,作为一名内勤辅警,我每天被淹没在会议信息、会议纪要及解决一堆堆凌乱、琐碎的事情当中,抽不开身,当初的理想变成了“遗失的美好”。我开始迷茫、开始犹豫、开始抱怨,这还是我想要的状态吗?但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回想的时候,我依然觉得这条路是我无怨、无悔、无憾的选择,我依然深信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因我身穿那身藏青蓝,深知它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相信只要端正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断提高充实自己,我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路。

  这看似是一个终点,实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起点。作为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九零后,更是作为一名辅警,明白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变得尤为重要。时代要求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去学习前辈的发展历程,理解前辈的精神,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好,才能不辱使命,沿着前辈开辟的道路,砥砺前行。

  当翻开党100年的光辉历史篇章,我自豪;当每年公布显示我国综合实力快速增长的一项项经济

  指标,我兴奋;当党出台众多灵活务实而富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军事举措,我赞赏;当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居心叵测地恶意诋毁党的历史功绩和现实努力,我愤怒;当看到一批批党的干部在腐败的浪潮中倒下,我悲哀;当一个个严肃、严重的政治、经济体制问题在改革进程中凸显出来,我困惑……作为一名经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共产党员,我对党充满了殷切的关注和深深的感情。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我深深地为自己是党的宏大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自豪,为我们党辉煌的革命历程。100年前的7月,中国共产党从50多人中推选出的12名代表,在上海租界,在南湖小船,秘密地播撒革命的火种。短短的28年后,就取得了960万平方公里之阔,4万万人民之众的国家政权。从一个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病夫”到繁荣富强、扬眉吐气的东亚强国,从屈辱到奋起,从停滞到腾飞,从衰落到鼎盛,从苦涩到辉煌。这是怎样的巨大能量的释放,这是怎样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伟绩!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人民的土壤,不是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们的孤军奋战;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并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华。

  我自豪,为我们党巨大的建设成就。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毛主席曾激动地写道:“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火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历史把民族复兴的重任赋予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100年的风雨历程中,不信邪,不怕压,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挑战,扞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吸取了前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从“百年魔怪舞翩跹”的长期积贫积弱到“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初步繁荣昌盛,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出漫长的话剧,那么,新中国100年经济建设的奇迹,无疑就是其中最壮丽、最辉煌、最动人的一幕。从中国由一个农业国飞跃为工业国的纵向轨迹中,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横向比较中,更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与正确。

  聆听着知识经济的潮声,回顾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足迹,油然而生的是荡气回肠的颂歌,一往无前的气概,矢志不渝的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我自豪,为有幸成为中国共产党6000多万同志中的一员;我自豪,为有幸能把自己的微弱之躯,微薄之力奉献到人类最壮丽、最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去。同时,我也深深地知道,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自豪更是一种使命,一份责任,一个动力。未来的日子里,就象咆哮的黄河携带着大量的泥沙,要经过九曲回肠,千折万转之后才奔向辽阔的大海一样,也需要我们艰辛的汗水付出之后才能真正拥有。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要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之情化作前行的动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热情,更加勤奋的工作,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科学的态度,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抒写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与执着。

  我们每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在痛定思痛之后,不得不深刻地反省和扪心自问,我作为一名党的成员,我为党的纯洁和国家的富强做了些什么?我作为一名只有着一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党员,我坚定地认为,自己一年前通过比较、鉴别后作出的选择是自己这一生中最关键,最正确的选择。对于这个选择,我将终身坚守,终身无悔。我深深地懂得中国的老百姓不需要空洞的口号,而需要心悦诚服的行动。

  我自豪,我是共产党员,对我们每一个党员来说,它不仅需要豪情满怀的壮语,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奉献!它不仅需要严于律己的品格,更需要接受群众监督的坦荡!

  三千年梦风和雨,一百载沧海桑田。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帷幕,风云巨变中乾坤颠倒。世界改变着格局,也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中国人的世界观,盲目自大的自我中心主义,结果必然是被遗落在时代的边缘。一部近现代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历史,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而人民在曲折反复中最终找准了自己的引路人。历史的探寻总是跌宕起伏的,过程中难免有误区有坎坷,但能在时间的洪流中淘洗出来的便是真理。正如事实所证明的那样,只有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也只有共产党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执行人。

  风雨共济的100年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时期,一页页一幕幕都是中华民族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的心路历程。外寇入侵,我们众志成城恢复中华;内患难医,我们刮骨疗伤浴血重生;唇亡齿寒,我们兵行远道凯旋而归;超英赶美,我们求胜心切天可怜见;苏联撤援,我们咬紧牙关自力更生。经历建党时筚路蓝缕的艰辛,面对大好河山,曾有过看今朝风流人物的豪情。生死存亡之秋,不畏远征艰难,桥横锁寒浑不怕,水拍金沙雪冷峰,草莽乌蒙回首笑。战场硝烟时局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遭遇封山围城之难,却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百万雄师过大江,一鼓作气追穷寇,未曾沽名学霸王。这个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分娩的痛楚,回首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是勇敢的弄潮儿——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谱写的雄壮之歌。

  春回神州,中国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家,正昂首走进新时代,她以日出东方的壮志豪情向世界展示一个民族的风采。这里有大国崛起的自信,这里有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风度,这里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情怀,这里有大地震也摧不跨的手足情谊,这里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这里更有五千年一脉相承的灿烂文明。这里的人民坚信,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今的中国正在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甚至是人类文明史上未曾有过的路,她会面对质疑面对干扰,但是,她会用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幸福生活向世界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她会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地是和谐幸福。

  曾经失落过,曾经伤痛过,曾经逃避过。而今,我们谋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我们求是创新引领最先进生产力的方向,我们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来审视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一个民族的引路人,必定在风雨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值此100年华诞之际,祈愿她意气风发,阳光健康!

篇三: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的论文

  

  谈谈中共党史论文的写作(一)

  发布时间:

  2004-12-1717:24:33被阅览数:

  875次

  来源:

  郭德宏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谈谈中共党史论文的写作

  学会写作,这是一个研究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以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会写东西,学会写作,也是为以后的工作作准备。作为一名中共党史专业的研究生,则必须会写党史论文。如果学习了几年,还不会写党史论文,就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写不出毕业论文,就不能毕业。硕士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就拿不到学位。因此,每个同学都要重视写作,学会写党史论文。

  一、党史论文的类型

  文章的类型很多,从党史方面常见的文章来说,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术论文,这类文章要有学术性。什么叫学术性呢?就是要有比较系统的、专门的党史知识,研究的是属于较高层次的学术问题,在写作中要有详细的论证,丰富的资料,深刻的见解,它一般面对的是专业研究工作者。二是宣传文章,主要是用于宣传中央某个方面的精神,如党的历史决议、会议精神等等。它虽然也要经过研究,但不强调学术性,而着重于解释和阐释,一般是面对一般读者。三是心得体会、读史札记,主要谈自己学习、研究中的认识、感想、收获,一般比较短小。四是纪实作品、报告文学、党史故事等,多采取一些文学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反映党史上的一些事情。今天讲的,主要是学术论文的写法。

  关于学术论文,种类也很多,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叙述体、论说体、资料体。叙述体,着重于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论说体,着重于论述一个观点,说清一个思想,评论一件事情。资料体,着重于介绍新的资料,或把原有的一件事情、一个资料考证清楚。这三类文章,写法是各不相同的。

  文章的内容不同,写法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叙述体的文章写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把事情写清楚就行了。而论说体和资料体,就需要比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比较多的新资料,写起来相对要难一些。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和题材,确定不同的写法。

  二、选

  题

  要写一篇论文,首先要确定写什么,即选好题目。有的同学对这个问题不太重视,以为选个题目还不容易?不大思考,想到个题目就写,结果写出来才觉得这个题目并不合适。选题是写作论文的非常重要的一步,题目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论文能不能写好。可以说,选好题目,是写好一篇论文的前提,甚至可以说选到好题目就成功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题目选好了,写起来就顺利,写出来才会有价值。如果题目选择得不好,最后会劳而无功。正如英国的著名科学家培根所说:“一个能保持着正确道路的瘸子总会把走错了路的善跑的人赶过去。不但如此,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跑错了路的话,那么愈是活动,愈是跑得快,就会愈加迷失得厉害。”[i]所以,科学学的创始人、英国的贝尔纳说:“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ii]法国的著名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甚至说:“提出一个问题,确切地说来是所有历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iii]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的一次谈话中也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这是将来能不能做“第一流工作”的标志。[iv]所有这些,都是说的选题的重要性。

  那么,应该怎么选择题目呢?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有的书提出了四个原则、十个方法。四个原则是:社会需要原则,科学价值原则,创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十个方法是:在专业领域内选题;在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中选题;在热门焦点上选题;在经常深入思考的领域里选题;在科学边缘上选题;在科学前沿上选题;站在新角度上选题;在冷门盲点上选题;以大小适中、难宜适度为标准选题;查阅参考题目选题。[v]有的提出了三种寻找题目的途径和方法:一是从读书、听课中发现问题;二是从旁人的论文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三是从社会需要或现实生活中找问题。[vi]这里不可能讲得很详细,根据我的体会,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科学性。也就是说观点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科学。特别是写学位论文,更要注意这一点。按照国家学位委员会的规定,评价和通过一篇学位论文,首先要看它的观点正确不正确,也就是科学不科学。如果基本观点不正确,也就是缺乏科学性,那就不能通过。

  判断一篇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首先是看符合不符合党的决议,但最终还是看符合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凡是党已经作出了决议的问题,最好要符合决议的精神。但是,党的决议也是历史的产物,不可能不受历史的局限,有些问题还可以继续进行探讨。另外,党的决议只是就一些大的问题作出决议,不可能说得很具体、很详细,对其中一些具体的问题也可以继续作出探讨,而且应该继续作出探讨,否则,党史研究就不能前进。例如,对于三大改造,党的历史决议是高度评价的,只是指出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现在,薄一波、薛暮桥、于光远等人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认为三大改造搞早了,如果按照原来十五到二十年以后再过渡的的设想,晚些搞可能更好些;有的党史论文还提出不仅1955年夏季以后搞快了,在此之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探讨不能说违背了历史决议。又如反右派运动,党的历史决议也是肯定的,只是说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对于当时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有没有必要搞成那么大一场运动?如果不搞成那么大一场运动,就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历史已经证明,99.99%以上的人都划错了。既然如此,怎么还能肯定这场运动呢?历史决议也只是肯定对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并没有说开展这场运动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我认为,对这场运动的评价继续进行探讨是应该允许的,不能说违背了历史决议。但是,对这些敏感的问题,在写学位论文时最好不要去涉及,不要选这样的题目,以免引起争议,不被通过。龚育之在谈《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的写作时,提出要做到站在党的立场写历史和站在科学立场写历史的统一。站在党的立场,就是要做到三个遵循:遵循党的基本理论、遵循党的决议、遵循历史事实,把这三者统一起来。党的立场同尊重历史事实、追求历史真理的科学立场,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有价值。按照国家学位委员会的规定,评价一篇论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价值。对一些很细小、很琐碎、意义不大的问题,当然不

  能说不能研究,一个人只要有兴趣,对什么问题都可以研究,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在这样的问题上花很大的精力。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特别是写学位论文的时间很短,应该把有限的精力花到有价值的题目上去,即重视它的学术价值、实践价值、长远价值。

  所谓学术价值,就是对于党史学科建设、党史研究要有推进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择那些过去研究不多甚至没有研究的题目,或者对过去研究过的题目作出新的探讨。

  所谓实践价值,就是对于实际工作要有借鉴、教育、启发作用。要作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于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这可以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题目,例如现在党内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大家都很有意见,那你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认真总结党史上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天的借鉴,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另外,也可以从现实需要出发来选择题目,例如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就可以从这个需要出发,来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给人们以启发。

  所谓长远价值,就是具有长期作用和时效。有的题目虽然一时很热闹,但长远价值不大。有的虽然现实意义不太明显,但在以后会价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对于现代化问题,长期以来很少有人研究。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大家当然不会对此有兴趣,但这是我们党的目标,是具有长远价值的题目。又如对于民主政治建设,过去也很少有人感兴趣,但这也是我们党的目标,也是具有长远价值的题目。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经说过,科学研究就是要选择那些具有长远价值、有前途的题目进行研究。我们研究党史,就应该选择具有长远价值的题目。

  第三,有新意。也就是要有所创新,有独创性。平常写一篇文章,就要注意要有新意,否则就不容易发表。写作学位论文,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按照国家学位委员会的规定,评价一篇论文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有没有创新。宋朝的大诗人黄庭坚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严格地说,创新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生命,没有创新,就不能称为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现在发表的一些论文,写的都是别人早已研究和解决了的问题,重复研究、炒冷饭的现象很普遍,这种现象应该尽量避免。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张静如教授的创新精神。近20年来,他带头开辟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观点,如建立中共党史学,开展党史学理论与方法、党史学史、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现代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中共党史、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等方面的研究等等,都是很有创新性的。科学家海森堡在谈到物理学研究应该大胆创新时说:“在每次面临一个完全新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应当每次都和哥伦布一样,勇气百倍地离开那已知的陆地,而差不多像发狂一样希望在大海彼岸会发现一个新大陆。”[vii]学术研究,就是要去发现新大陆。

  那么,怎么才能使论文具有创新性、写出新意呢?有的著作提出了两类课题六个方面:第一类是开创性研究课题,它包括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开创新领域、创建新理论;二是填补研究空白;三是研究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出现的新课题;第二类是发展性研究课题,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补充已有的观点;二是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三是赋予已有理论以新的意义。[viii]有的提出三种类型和三种模式:所谓三种类型,一是前人没有涉猎过的问题;二是尚有开拓余地的问题;三是争鸣性质的问题;所谓三种模式,一是梯状课题模式,即在前人的成果上再提高一步或深入一步;二是树状课题模式,即像一棵大树一样,在

  原有的课题上引申、发展出新的课题;三是网状课题模式,即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互相交叉、结合,产生出新的课题。[ix]总之,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要进行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开辟新领域,即别人没有研究或很少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党史研究中的空白点、薄弱点;二是发现新资料,即尽量利用一些别人没有用过的资料;三是采用新角度,即有的问题别人虽然写过,但可以从新的角度重新加以论述,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和角度;四是使用新方法,即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如系统方法、比较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文化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领导学研究方法、计量方法等等,作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五是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总之,不要炒冷饭。对于别人已经写过的题目,最好不要再去写,如果要写,就一定要写出新意。

  要做到以上五个个方面,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科学研究。在学习和写作时,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别人依据的材料是不是真实,说得有没有道理,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挖掘和阐发,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学习中,历来强调悟性,在研究和写作时也应该强调悟性。二是要全面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知道别人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发表过一些什么文章,出版过一些什么书籍,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这样才不至于去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有的同志在写毕业论文时,也不去看看别人已经写过些什么,发表过什么文章,出版过什么书,有哪些问题已经说得比较多了,就埋着头写,结果写出来没有多少新意。三是把中共党史上的问题放到整个中国历史来考察,还要有世界眼光,即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察和比较。龚育之在谈《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写作时,提出要做到观察国内与观察世界的统一。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到了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世界。十五大报告讲邓小平理论,特别强调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如果有全面的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就会发现不少新的题目,写出来也会有新意。

  第四,有兴趣。这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你对所选的题目有兴趣、有欲望,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钻研,就会产生创造性。如果对所选的题目没有兴趣、没有欲望,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硬着头皮去写,肯定完成不好,更不用说有什么创造性。有人说,兴趣是天才的姊妹,创造的摇篮,这是有道理的。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经历不同,兴趣也不同,例如有的人对纯历史性的题目有兴趣,有的人对现实性强的题目有兴趣;有的人对理论性

  的题目有兴趣,有的人对叙述性的题目有兴趣,有的人对资料性的题目有兴趣;有的人对政治方面的题目有兴趣,有的人对经济方面的题目有兴趣,有的人对思想文化方面的题目有兴趣,等等。在选择题目时,就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兴奋点,不要去选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免得写起来别别扭扭。

  第五,可能性。即有没有可能完成所选的课题。你选的题目再好,如果没有条件完成,也是空的。因此,在选择题目时应该考虑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与自己的能力和条件相适应。

  那么,在选择题目是应该考虑哪些自身能力和条件呢?一是要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特长,即自己适合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写什么样的题目,扬长避短,不要扬短避长。如果自己对经济方面比较熟悉,那就选择经济方面的题目,不要去选择其他方面。如果过去研究工作做得不多,就先选个小一点的、简单些的题目,不要一上来就选大题目或难度很大的题目。有的同志在选题时不注意这一点,雄心

  勃勃,一选就选个大题目或很难的题目,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出个重要成果,结果驾驭不了,不得不一再缩小研究范围。不少研究生在写学位论文时,往往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开始题目定得过大,不得不一次次缩小,结果把时间耽误了,弄得很紧张。二是要考虑自己的资料条件,即你能看到些什么资料,掌握了一些什么资料。如果你看不到或没有掌握某个方面的很多资料,就不要选择这方面的题目,免得写出来空空洞洞。三是要考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就可以选个大一些、难一些的题目;如果时间和精力有限,就选个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题目,免得到时候做不出来。

  第六,与过去做过、现在从事或以后准备做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这样的题目,一是容易产生兴趣,二是比较熟悉,三是对你所做的工作有好处,可以使学习和工作互相推动,相得益彰。例如,你过去做过、现在正从事或以后准备做组织人事方面的工作,那就最好选党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方面的题目;你过去做过、现在正从事或以后准备做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那就最好选思想文化方面的题目;你过去做过、现在正从事或以后准备做经济方面的工作,那就最好选经济方面的题目。对于在职读研究生的同志来说,选择题目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第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选择题目的时候,要从大处着眼,如前边所说的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等等方面来考虑。但在具体定题目的时候,就要从小处着手,即题目要小。不久前一位同志同我讲,她说明年是建国50周年,想写一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文章,我说你最好不要写。不是说她要写的内容不好,而是说这么大的题目,只有大理论家、大史学家才能写出新东西,我们一般人写出来,只能写得很一般,写不出新意。越大的题目,写出来越容易一般化,越容易空洞。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的很肤浅,没有价值。”[x]著名经济史学家严中平先生也曾说,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说:“过去我们有些青年同志在选题这一步上就跨错了方向。他们一开头就选择很大的题目,课题包括的范围很广,理论概括的层次很高,下笔就是上下几千年,东西几万里,大问题,小文章。这只能说明他志大才疏,尚未窥见科研的大门。”“不论从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方面说,还是从科研能力的锻炼成长说,我劝青年在选题时要考虑这样的次序:先个别,后一般;先局部,后全体;先断代,后通代;先分析,后综合;先具体,后抽象;先把局部的具体的历史事实搞清楚,然后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律的抽象概括。总之一句话,从小处着手。”[xi]毛泽东曾说,在战争中击溃敌人十个师,不如歼灭敌人一个师。写文章也是一样。

  第八,处理好冷门和热门的关系。所谓冷门,就是不受重视、别人都不去研究的问题。所谓热门,就是大家都重视、抢着去研究的问题。例如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大家都重视抗日革命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的研究,这就是热门;谁都不重视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区工作等方面的研究,这就是冷门。在建国后的党史中,大家都重视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事件的研究,这就是热门;谁都不重视党的治国方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这就是冷门。

  冷门和热门的研究是不同的。热门容易受到重视,但因为写得多了,不容易写出新意。如果要写,就一定别出心裁,有所创新。冷门不受重视,可参考的系统资料比较少,研究起来难度比较大,需要下苦工夫搜集资料,从头进行研究,有的问题甚至长期形不成一个成果。但是,像这样的题目研究出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成果,就会受到重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应该下工夫去攻那些冷门。真正的科学研究,就是要敢于去啃那些硬骨头。当然从发表文章的角度来说,热

  门更容易一些,但写出新意也不容易。因此,热门有热门的难度,冷门有冷门的难度,应该根据你的目的和需要,来确定是从事热门研究还是冷门研究。

  第九,研究内容要有拓展余地。有的题目,写完一篇文章就再没有可写的了。平时写文章,可以写这样的题目。但作为学位论文,一定要注意研究内容有拓展余地,即写完这篇论文后,可以向前、向后延伸,也可以横向延伸,继续进行研究。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系列,很快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有的人就是在写硕士论文时选定了一个好的题目,以后读博士期间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工作以后继续进行研究,结果很快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这个研究和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第十,标题应该尽量简短、鲜明、有内容,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知道你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什么。毛泽东曾说:“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凡论文标题,亦需有内容。??没有内容,不能引人注目。”[xii]论文的标题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直接揭示论点,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说明论述范围,如“关于??问题”等等;三是用形象性象征性的语言揭示主题,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题既可以用判断句或陈述句,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两大问题》;也可以用疑问句,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现在,有的学位论文题目太长,内容、观点也不明确,例如前些年有两篇硕士论文的题目是:《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及其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试论毛泽东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分别是31个字和30个字,都显得太长,观点也不鲜明,应该进一步提炼和简化。如果是写书,题目就更不能长,要简短而醒目。

  对于硕士论文,要早定题目和方向,早做准备。写一篇学位论文不是很容易的事,不能到写的时候才来考虑,匆匆忙忙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应该早些定下题目,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这样到时候写起来就比较从容,时间比较宽裕。即使题目定不下来,也要早定方向,即大体上要准备写哪一方面的内容。思想上明确了,就会注意搜集这方面的材料,进行这方面的思考,不至于最后搞得很紧张。

  [i]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2页。

  [ii]

  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科学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8—29页。

  [iii]

  转引自姚蒙:《法国当代史学主流——从年鉴派到新史学》,香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7—48页。

  [iv]

  转引自刘功成:《论文写作通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页。

  [v]

  姚衍春等:《论文写作基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23-32页。

  [vi]

  杨志玖:《和历史系同学谈怎样写论文》,乔默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vii]

  海森堡:《严密自然科学基础近年来的变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9页。

  [viii]

  姚衍春等:《论文写作基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6页。

  [ix]

  刘功成:《论文写作通论》,第149—159页。

  [x]

  王力:《谈“写论文”》。

  [xi]

  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页。

  [xii]

  转引自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编:《毛泽东的写作理论和实践》,第40页。

推荐访问: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的论文 党史 认知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