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哈尔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哈尔滨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2012年预算执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哈尔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哈尔滨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我们积极克服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实施房地产调控、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影响,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挖潜增收,确保重点支出,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

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比年初确定的15%增长目标高3.1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643.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6.5%。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比年初确定的15%增长目标高1.2个百分点;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43.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4%。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加减结算项目后,全市当年净结余1.3亿元,市本级当年净结余1368万元。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2.9亿元,比上年下降43.7%;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98.2亿元,比上年下降43.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3.9亿元,比上年下降4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89.9亿元,比上年下降54.3%。

一年来,围绕完成预算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千方百计保盘子抓收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对财政增收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坚持年初预算目标不动摇,超前分析研判形势,提早谋划应对措施,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保存量,抓增量,确保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任务,并加大多元筹资力度,全力服务发展大局。一是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保证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对既有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入库情况实时监控,全面强化个体零散税源征收管理,防止税收跑冒滴漏。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对企业历史欠税分类清理,严禁越权减免税和变相减免税。二是大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实现大幅超收。积极改进、不断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确保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实现了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大幅超收,最大限度弥补税收收入增速下滑造成的收入预算缺口。三是坚持政策激励和跟踪督导同步推进,力促区县级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按照市对区共享税收入增长奖励办法,对各区给予奖励,调动各区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对区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按旬排序通报,定期召开分析会议,加强工作推进督导,确保了区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如期实现既定增长目标。四是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立足于更加有力地支持实施新战略和改善民生,抢抓一切有利时机,积极跑部上省,共争取国家、省各类补助资金199.3亿元,比上年增加22.5亿元;争取国家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资金9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争取期限长、利率低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2.7亿元、赠款2130万元。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支持项目单位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信托产品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18.7亿元。经过不懈努力,在异常困难的局面下,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达到了18.1%,向上争取资金和市场化融资工作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围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加大财政对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园区经济。安排国家级园区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并积极落实、不断完善对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利民开发区、宾西开发区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财税扶持政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项目按照全市产业布局规划集聚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扶工业、遏下滑、保全局,对政府建设项目、政府集中采购等,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鼓励优先选用本地产品,对企业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给予财政补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市财政积极筹措拨付资金16亿元,以补助、奖励、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对哈飞、哈药、亿阳信通、工大奥瑞德等近千户企业挖潜改造、科技创新给予资金扶持,并大力培育旅游、会展、金融、云计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扶持资金,支持县域重点产业项目、县域龙头企业、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并对各县从我市域外引进财源项目给予招商引资补助,有力推进了县域工业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四是创造良好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注入担保资金12亿元,组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哈尔滨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为1103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05亿元。对小微企业停收税务发票工本费、企业注册登记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减轻小微企业负担6400余万元。

(三)围绕增进百姓福祉,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一是大力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根据国家、省《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大幅增加教育投入,全市教育支出11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维修改造中小学校95所,新建及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9所。全市文化体育支出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举全市之力举办了以湿地节、哈洽会、啤酒节、哈夏音乐会、五花山赏秋节为代表的“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扩大了城市影响力。二是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医疗卫生支出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补助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40元。积极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大力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全市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9万。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向全市53万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向3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金,向1.1万贫困残疾人提供求学、康复、培训、就业等方面的救助。支持开展“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多方位、多层次鼓励创业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我市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四是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市财政多方筹措拨付资金9.7亿元,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开工建设公租房1500套,并向1000户居民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补贴,将1.2万廉租户廉租房租赁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每平方米9元提高到每人每月每平方米12元。

(四)围绕强农惠农富农,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6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治理水利险工弱段75处,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3万亩。大力支持“旱改水”扩稻工程,新增水田面积113万亩。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全面建设完成水稻智能化育苗中心31个,推广玉米大垄双行耕种面积10万亩。制定出台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支持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检测工作覆盖53个主要蔬菜基地、27家大型超市和19个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五)围绕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切实保障基础建设投入。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和基金预算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达273.1亿元,建设道路146条、桥涵34座,改造水、电、气、热管网2147公里,新增绿地250公顷,造林13.7万亩,改造居民庭院1027个,建设社区休闲广场20个,有力保证了市政设施维护、街路清扫保洁、城市污水处理、环境综合整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三沟一河”治理等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载体功能,净化美化了城市环境。同时,拨付资金2.2亿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有力改善了农村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六)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着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大力压缩公务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对全市国有资产进行调查摸底,研究完善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市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部门预算百万元以上项目等实施绩效管理,并启动对部门整体和一级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试点,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财政改革,将应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将接待费、会议费等17项公务消费列为公务卡结算项目,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对2863项政府投融资项目及部门预算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金额328.4亿元,审减不合理建设资金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继续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跟进监督,保证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建立市本级政府债务按季度统计分析制度,健全融资平台资金借贷、使用、偿还财政监管机制,及时规避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12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我市财源基础弱,体量大的财源企业少,财政收入规模小、增幅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税收贡献率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多元化筹融资机制不完善,财政供需矛盾突出,支出压力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3年预算安排情况

2013 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和大项目建设,壮大地方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技、“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严控制“三公”等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做出如下预算安排:

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368.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全市公共财政支出预算43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3%。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预算200.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208.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5%。根据收入预算情况和上下级结算政策,2013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是平衡的。

基金收支预算情况

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72.9亿元,与上年持平;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13.9亿元,与上年持平。由于政府性基金收入作为专项收入,具有特定用途,收入这样安排后,相应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72.9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13.9亿元。

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2013年预算任务

为确保完成2013年预算任务,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的各项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本次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积极培植壮大财源。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大对重点产业园区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园区专项资金对园区建设发展的促进作用,落实异地流转项目建设引入方和承接方的税收共享机制,鼓励和引导产业项目按照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布局、聚集发展。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保税区建设。二是加大对重点财源项目的扶持力度。综合运用专项资金,对创税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工业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大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打造新的财源增长点。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大对县域工业的扶持力度。科学安排资金投入,支持县域重点产业项目和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推动城乡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四是加大对产业项目大招商的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对产业项目大招商工作给予经费保障。进一步制定完善促进产业项目大招商的财政激励机制和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的财政扶持政策,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二)加大收入组织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切实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一是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加强对重点财源企业税收入库监控,及时掌握税源、税收、税负动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挖掘增收潜力,化解减收因素。改进税收征收方式,加快实现税收征缴由核定征收向查账征收转变,促进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强化基金和非税收入管理。提高土地出让金预算编制科学性,根据建设项目及还欠需要,确定收入规模,做实收入来源。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努力做大区县财政收入。加强对区县财政收入组织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落实激励政策,促进各区夯实财源基础,做大收入规模。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证重点支出。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国家压缩“三公经费”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接待经费、出国经费、会议经费、奖励经费、公务用车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一是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改造。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二是保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积极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更好地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临时性、突发性基本生活困难。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着重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三是保证居民生活价格补贴支出。继续实施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减轻居民取暖费支出负担,缓解供热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对城市困难群体热费补贴力度,确保群众都能住上暖屋子。继续实施居民水价提标补助政策,减少用水价格上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落实公交IC卡优惠补贴制度,方便市民及优待人群、特殊人群乘车出行。四是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足额落实廉租房租赁补贴和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补贴,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五是保证农业支出。继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一环四线”蔬菜基地建设、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畜牧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基础设施补助、贷款贴息、良种引进补贴、财政小额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畜牧产业加快发展。六是保证城市建设支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城市路网工程、“三沟一河”治理等城建重点项目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进一步研究理顺城市供排水、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城市供热等方面的运行机制,明确运行、维护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城市管理体制运行顺畅。七是保证农村城镇化建设支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10个样板镇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支持撤乡并村和布局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着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引入多元投入。一是把握政策导向,争取上级支持。准确把握国家、省在改善民生、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方向,超前谋划生成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拓展融资方式,争取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和商业信贷,着力引入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进一步拓宽我市产业发展和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三是优化投入机制,引入社会投资。将对项目的财政投入由无偿补助向贴息、以奖代投方式转变,撬动多元投入。对于经营性建设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采取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投资运作。

(五)切实加强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资金效益。一是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分类管理,避免资金交叉使用。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快核拨进度,强化绩效考核。二是完善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增强预算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为预算公开奠定基础。三是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选择部分金融企业、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创办企业,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强化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四是继续推进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健全对政府性债务的动态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强化举债资金“借、用、管、还”一体化管理,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六是狠抓大项目跟进监督。加强对项目单位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严把资金关口,规范资金使用。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哈尔滨市 财政 报告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