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区在九江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浔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浔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区在九江争得应有地位的进程中率先发展的首战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保一弘扬”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三产活市、城建兴区”发展战略,一手抓发展,一手托民生,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排难而上,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全面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共克时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多项指标在全市位次前移,经济发展呈现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5亿元,增长14.2%(经市核减后);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增长49.7%(统计口径调整后);外贸出口5799万美元,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8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03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68元,位居全市第一。特别是通过加大税源培植力度、建立街道协税护税机制等举措,财政收入强力攀升。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08亿元,增长57.3%(剔除市级一次性下划,区本级实际完成5.94亿元,净增1.44亿元,增长3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增长57.7%,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二、乘势而上,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积极融入全市“强工”战略,坚持以项目蓄能量、促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做优平台,细化操作,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举全区之人力,集全区之财力,依托九江石化、九江国电,走错位、精品发展之路,园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区属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成立了园区管委会,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坚持每月一次区长现场办公会制度,定责任、定目标、定进度。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7亿元,1号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2号园调查摸底工作顺利结束;3号园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5000吨级综合码头建设已获批准。全年共引进重大入园项目15个,总投资达到33.78亿元,其中,已投产的3个,开工建设的7个,正在推进的5个,投资10亿元的新雪域物流项目、投资6.6亿元的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投资1.5亿元的杰尼硬质合金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客商,成立了5支招商小分队,精心包装促项目,多种方式引项目,全程服务安项目,设立了招商专项奖励基金100万元,实行津补贴与任务挂钩,全区55个责任单位,全部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全年实际利用区外资金25.19亿元,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2951万美元,增长16%。深入开展“项目推进月”活动,实行项目调度、倒逼、督查等十四项制度,严格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全区50个重大经济社会项目中,已建成投产的7个,在建的19个,正在推进的24个。

三、扬优成势,三产发展稳中攀升。立足城区资源优势,坚持以三产为主导,着力优化结构、提升层级、壮大规模,第三产业保持强势,全年实现税收4.69亿元,占税收收入的86%,占财政总收入的78.96%。不断提升传统三产,信华城市广场、联盛百货、川王餐饮等做大做强,沃尔玛、洪客隆等连锁超市高效运营,新柴桑农贸市场、龙海购物广场、信华建国酒店等相继开业,琵琶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开工,京九市场和江洲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公园1号、世豪·名置、都市桃园等房产项目成功开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设立1000万元扶持发展资金,重点引进和扶持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企业机构落户发展,共引进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147家。精心培育总部楼宇经济,把楼宇经济作为集聚发展的主平台,龙翔国贸、远洲国际商务港等不断壮大,南湖广场商务中心、陆家垅商务广场建设加速推进,全区商务楼宇面积达17.5万平方米,入驻总部企业(结算中心)276家,全年实现税收4900万元。充分利用名人、名山、名江、名湖等资源优势,强化宣传推介,展现古城风韵,加速文旅产业发展,全年接待来浔游客350.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5亿元。竭力做强民营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全区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9692户,民营企业861户,实现税收3.94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2.3%,占财政总收入的66.3%

四、关注民生,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倾力办好为民实事,发展成果广泛惠及民众,省、市政府下达涉及我区6大类56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09年初区政府在人大会上公开承诺的29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5432人,占目标任务的143.7%;免费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人,占目标任务的109%;免费职业介绍6872人,占目标任务的142%;落实残疾人就业106人,占目标任务的106%;“4050”人员再就业644人,占目标任务的178%;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免费为6020名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提供技能和创业培训,占目标任务的13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730人,占目标任务的148%;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21万元,占目标任务的200%;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及来浔务工人员就业创业,提供就业岗位12850个,扶持创业314人;通过政府购买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等途径提供就业岗位139个;为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免收开业登记费7万元。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230人,基金征缴276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6400人,基金征缴174.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050人,基金征缴91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215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城镇低保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196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132元,发放低保金1706万元,甘棠街道办事处和梅绽坡社区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称号;全面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为32675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元;投入27万余元,为全区06周岁独生子女购买了“爱心保险”;安排专项资金15万元,免费为新婚夫妇提供婚前医学检查。不断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取消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共救助14761人次,救助金额279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62例,唇腭裂修复手术27例;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一卡通服务14.8万人次,金额187.6万元;免费为25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基本治疗药品,为1238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开展“爱满人间、慈善助学”系列活动,帮助76名贫困大学生实现就学,资助金额36万元;推进城乡临时救助,共救助1012人次,救助金额18万元;儿童一类疫苗全部实行免费接种;全力配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申报工作,申报家庭2952户,中签1616户;全力配合城区居民土地证、房产证发放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精心打造“爱心超市”,为300户特困家庭免费发放了40.5万元的物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为100位老人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总投资600余万元的老年公寓主体工程已完工;高龄补贴发放对象年龄标准由95周岁降至90周岁,全年为360名老年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100元。

五、建管并重,宜居城区魅力彰显。积极跟进全市“兴城”战略,以城市建设撬动发展,以城市管理做优环境,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城区面貌更加靓丽。积极配合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了长虹东大道前期调查摸底工作,浔阳东路地下人防工程顺利启动。全力推进旧城改造,对143000平方米以上的危旧房片区进行了全面摸底测算。加强政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了重大城建项目战略合作关系。把握企业“退城进郊”和机关单位“腾笼换鸟”的机遇,完成了九江化工厂、区行政中心等项目的调查摸底、招商推介等前期工作。全面推进村民复建址建设,姬公庵村复建址一期交付使用,金鸡坡村复建址二期、三里村复建址、大塘村复建址等正在抓紧施工,特别是大王庙村袁家湖复建址的开工建设,彻底解决了中央和省、市高度关注的大王庙村污染问题。加快城区背街小巷和农村道路建设,完成了28条小区道路改造,修复修建路面2.3万平方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机制,认真执行“日巡查、周考评、月评比”制度,完善了“条块联动、专兼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加大违章建筑执法力度,拆除违章建筑2000余平方米;强化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两声三乱”等专项整治行动,在创建全省文明城市中积极作为,担纲重任;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资金110万元;切实关心一线环卫工人生活,首次为340名符合参保条件的环卫临时聘用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根本解决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期关注的难点问题。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80亩。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强化源头监管,推进节能减排,城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六、促进和谐,社会环境平安稳定。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深化和谐平安联创,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大力加强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维稳举措,社会稳定局面得到巩固。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主线,创新建立“三情三排三管六组”维稳信访处置机制,切实将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深入开展“领导大接访”、“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全年化解积案98件,化解率达95%,未发生赴省、进京等非正常上访事件。全力服务中央、省、市企业改制,确保了中心城区稳定。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坚持“物防、人防、技防”相结合,组建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大队,实现“一卡五线十四点四组”巡防,免费发放报警器16000余个,社会治安环境保持稳定;深化“打黑除恶治霸”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3739起,发案同比下降14.6%;深入开展“提升公众安全感”活动,城区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感好转率位居全省99个县()9位。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取缔传销窝点124个,遣散非法传销人员785人次。强化消防和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守护60”行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高。

七、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全国科技进步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顺利通过全省教育督导评估检查;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三里小学扩建主体工程竣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建社区书屋6个;全面启动了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免费为33109名市民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完成了2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达标率100%,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我区荣获“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大力开展国庆60周年全民健身活动,区体育馆开工建设,我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推进社区信息化工程,社区软硬件设施全面改善,社区干部素质不断提高,我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甘棠街道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提高社区居干生活待遇,年初为社区居干每人每月增加生活补贴100元,争取省财政社区居干生活补贴69.6万元。打造品牌,区社会服务中心高效运转,整合18个服务窗口,推行“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年办理各类服务事项8932件。认真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开展“推进月”和“攻坚月”活动,推进“四清理六落实”工作,启动了全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3‰以内。加强国有资产运作,成立了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全面完成了国有资产确权办证工作,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及其他专项普查,全面完成普查表登记填报和收集审核工作,我区荣获“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成功打造残疾人康复中心,顺利完成第二代《残疾人证》集中换发工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面落实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家电下乡顺利开展,完成了2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为431名来浔务工人员追讨工资325万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法治城区”创建稳步推进。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区人武部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加强市场物价监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上年持平。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浔阳区志》资料汇编基本完成,《浔阳区军事志》编撰结束。区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驻京办、对台、档案、外事侨务、宗教、烟草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八、强化服务,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政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坚持“核心党委”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政府工作,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批评、建议61件、政协委员提案51件,办复率100%。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从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增至70个,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2项,行政审批实现了精简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的“3个缩减30%”。推进政务公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两场”整治专项行动,按照市委“从政九条”的要求,严格规范从政行为,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规范民声信息办理程序,整合区长热线、区长信箱、区长民生博客等资源,群众诉求更加方便、事项处理更加及时,全年受理市民咨询、建议和诉求186件,办结率100%。坚持厉行节约,公务接待费普遍下降10%。坚持“阳光采购”,全年完成集中采购207批次,节约资金133万元,节约率15.6%。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国有资产清理、登记、处置工作,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小金库”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监督作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央、省、市驻区单位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和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协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力拼搏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浔阳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这一年,既是逆势奋进、重点突破、加快赶超的一年,也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共识共为的一年。在最困难的一年实现头年初胜、首战告捷,极不平凡、极为不易。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共识共为,合力攻坚,是实现率先发展的力量源泉。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毫不退缩,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及时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区委八届四次全会及时提出了“三产活市、城建兴区”的战略部署,符合浔阳实际,切合发展要求,迎合群众期盼。全区上下,从渴望到希望,从心动到行动,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在“核心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一套班子决策,几套班子落实”机制,各套班子不分一线二线,不分台前台后,团结一致,合力攻坚,开创了浔阳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新成绩。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心无旁鹜抓发展,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盘棋,就一定能够在共为中求得更大作为。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项目主导,科学操作,是实现率先发展的根本途径。项目是载体、是财源、是后劲。一年来,全区上下把项目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上项目,全力以赴攻项目,抓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抓项目的责任心更加强烈,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拉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多的项目相继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注重以科学精细的操作推进项目,以务实创新的操作赢得先机,在复杂局面中锻炼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破解难题,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抓项目,以项目强基础、调结构、扩总量,浔阳的发展就一定会迈入“快车道”。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提升效能,改进作风,是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保障。率先发展必须以人谋事,靠人干事,因人成事,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全省“机关效能年”活动,全面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坚持以制度调动人,以现实打动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投身到火热的发展大局,把懂经济、善管理、有热情的干部充实到工作一线,各级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化解矛盾的能力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率先发展的步伐更为迅猛。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勇于担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任接着一任干,浔阳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发展空间有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小,区域经济增长后劲不足;重大项目效益尚未显现,新兴三产规模偏小,财政增收任务艰巨;旧城改造和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区功能品位亟待完善;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仍有差距,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全力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建区3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实现浔阳率先发展的加速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延后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但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回暖,国家宏观经济“双政策”继续稳定,省、市出台的各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们破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在应对危机中把握时机,在迎接挑战中抢抓机遇,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以创造性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以崭新的业绩向建区30周年献礼。

综合分析当前的态势、面临的压力、迎来的机遇,我们已没有退路、没有后路,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能在新一轮重新洗牌中再现昔日的辉煌。为此,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区委确定的“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五个基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市区一体、工贸并举、港城联动、建管结合”四项原则,坚持“发展经济”第一要务,坚持“服务城市”第一职责,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增长13%,力争221.4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确保8亿元,增长13%,力争10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长40%,力争45.6亿元,增长50%;外贸出口2800万美元,增长20%(与上年目标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8亿元,增长1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一、坚持工贸并举,着力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牢固树立“空间有限、发展无限”的理念,壮大三产规模,挖掘工业潜能,激发民营活力,促进区域经济提速增效。

一是繁荣三产经济。坚持“三产活市”不动摇,壮大三产规模,优化三产结构,提升三产质量,强化三产特色,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做强楼宇经济。出台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楼宇经济快速发展。积极主动对接,加快推进南湖广场商务中心、陆家垅商务广场等商务楼宇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实行“1+2”包挂服务制度,重点引进区域总部、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和研发机构入驻浔阳,力争打造23个税收过千万的精品楼宇。做精街区经济。围绕“两湖、两路”,着力引导街区经济由“条状”向“块状”发展。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新”的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大中路升级改造工作,着力打造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提升庐山南路饮食休闲文化街、浔阳路精品服饰街、环城路茶饮休闲街等特色街区的品位,扩大影响,努力做好“街道两旁”文章。做优商贸经济。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引进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和专营店等零售业落户浔阳,促进传统商贸业朝着“精品、时尚、品牌”的方向错位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金融服务、物流服务、法律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强化中心商务区核心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活节庆经济。发挥中心城区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人流物流密集等优势,积极开展商品促销、特色表演、精品展出等会展节庆活动,举办各类购物节、文化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吸引来浔游客和本地市民购物消费,进一步聚集人气,做旺商气,刺激消费,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强攻工业经济。围绕全市“决战工业2000亿”的目标,举全区之力强攻工业,确保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更新理念。走出“浔阳区是中心城区,没有空间,不能搞工业”的误区。牢固树立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着力做大城区工业,力争在全市“强工”战略中取得更大作为。加大投入。积极完善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广泛推进政企合作、政银合作,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有效破解园区投入不足难题,确保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1亿元。做优平台。出台决战工业实施意见,成立决战工业领导小组,选拔优秀干部进驻园区,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力量。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园区配套管理,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拓展空间。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力争启动浔阳工业园2号园开发建设;争取政策支持,谋求我区发展工业的更大空间。

三是壮大民营经济。巩固成果,加大力度,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力争实现税收4.5亿元,增长15%。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积极引导信华集团、民生集团、联盛集团、川王餐饮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巩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培植创业主体。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引进区外人才来浔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努力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出台具体实施意见,重点实施领导挂点帮扶等制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开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担保融资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力争完成中小企业担保融资1亿元。

二、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工业的支撑。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快发展,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快上项目。

一是精心包装推项目。完善项目库建设,按照“滚动开发、梯次管理、推陈出新、保证规模”的原则,不断调整、补充、优化项目储备,形成调研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强政企合作,携手强势企业,利用企业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精心设计包装项目,提升项目策划水平。突出重点,认真做好三产项目、工业项目、城建项目、社会项目的包装策划。

二是大力招商引项目。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单位“一把手”亲自组织谋划招商,亲自接待洽谈项目,亲自协调解决招商引资中遇到的难题。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和部门招商,大力推进以产业对接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沿海地区、浙闽粤地区的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依托石化做产业,依托城市做物流,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引进12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强化目标管理,继续设立100万元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奖励引进重大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做到项目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区外3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6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3100万美元,增长10%

三是创新机制抓项目。建立重大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事一议”的服务机制,落实处级领导挂点帮扶重点企业责任。继续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六个一”工作机制和“十四条举措”,坚持每月一次区长园区现场办公会制度,完善项目“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评比”的督查考核机制,以责任加压、以奖惩激励、以督查促进、以调度紧逼,保证项目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加快推进新雪域仓储物流、碳四综合利用、杰尼硬质合金、中煜程塑业、琵琶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浔阳工业园1号园、3号园实现项目饱和,80%以上项目投产。专门成立重大产业项目攻坚组,全力跟踪、协调、服务好九江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和九江电厂四期等全市重点项目。

三、坚持建管结合,着力塑造现代城市形象

坚持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城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提升品位的主线,突出文明创建的主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魅力城市。

一是加快城建兴区步伐。积极策应全市“兴城”战略,主动策划、包装、服务重大城建项目,协调推进浔阳东路人防地下工程建设,力争启动长虹东大道、桃园路建设。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市里在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争启动白水湖周边整体开发建设。坚持市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呼应八里湖新城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安置到位、注重效益”的原则,精心操作京九市场升级改造、浔阳楼片区开发、区行政中心片区开发等项目,力争启动1-2个旧城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村民复建址建设,大王庙村袁家湖复建址确保10月份交付使用,其他村民复建址确保按期完工。加快城区背街小巷和农村道路建设,完成30条背街小巷改造。

二是提升城市管理实效。完善城管机制,严格日常管理督查制、评比制和通报制,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控制,努力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健全门类齐全、职能明确、分工细化的城市管理网络,努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创新城管模式,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开”的要求,积极探索BOT城市管理模式,逐步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重拳出击,强力推进,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继续深入整治“两声三乱”,力争取得全面胜利;集中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垃圾广告、渣土管理等专项整治,彻底根治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顽疾,努力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

三是优化城区生态环境。以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舆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市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严格项目准入,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继续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积极开展“绿色进万家”活动,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园林绿化精品。深入开展“三绿一蓝”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环境污染整治和监管,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着力提升环境保护和监管水平。

四、坚持执政为民,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富民为先、民生为重,千方百计、满腔热情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民生工程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浔阳实际,着力办好38件惠民实事。

一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着力做好8件实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个人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160万元,支持个人创业贷款占总数的70%;强化就业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人,培训残疾人150人;加强技能和创业培训,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1500人;为各类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免费推荐就业,免费职业介绍4900人;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850人;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4050”人员就业396人,零就业安置率达100%,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21个,残疾人就业率达70%;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30人;对服现役、支援西部建设的志愿者、残疾大学毕业生、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农村特困户家庭子女,实行免费人事代理。

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办好16件实事: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3450人,基金征缴2300万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人均增加140元;深入开展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00人;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人数92000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0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000人,城镇中小学校学生参加居民医保达90%,基金征缴2300万元;扩大城镇职工工伤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13000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3000人;扩大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基金征缴130万元;提高医疗基金使用率,使用率达90%;免费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卡,发放金额219.5万元,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慢病管理率达到15%;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对全区具备手术适用症的白内障及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率100%,“五苗”常规接种率95%,新增疫苗接种率80%;为全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继续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申报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2个;建成社区书屋10个;免费为新婚夫妇提供婚前医学检查;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步伐,完成2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

三是提高社会救助能力。着力办好14件实事: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到每人每月275元;提高上世纪60年代精简下放老职工救济金水平到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到每人每月350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落实配套资金18万元;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落实配套资金56万元;对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救助,完成法律援助案件160例;为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落实配套资金3.5万元;对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扶助对象,人均年发放扶持资金1000元;为0-6周岁独生子女家庭免费购买“爱心保险”;发展残疾人事业,建设5个社区康复服务站,免费为60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25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基本治疗药品,为300名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成1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制度,为在校学生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提升地方救灾能力,配套资金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向城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发放价格补贴。

五、坚持统筹兼顾,着力保障社会和谐安定局面

坚持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公共服务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推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探索建立“三社联动”机制,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建设,不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积极协助市主管部门加强社区物业管理,认真做好市改制企业社区移交属地管理工作。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社区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健全社区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区、街、社区“三级联网”。拓宽社区服务领域,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家政等服务业进社区设点,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深化社区建设示范活动,鼓励争创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促进社区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创品牌,树亮点,进一步提升服务,完善制度,创新举措,努力把区社会服务中心打造成“特色明显,运作高效”的服务平台。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科教兴区”战略,积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区”。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确保市场规范有序。规范城市语言文字,认真做好评估迎检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完成区体育馆建设,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个。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切实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医疗救治,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区计生服务站;明确职责,强化举措,全面完成全员人口信息普查,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努力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一升三降”目标。加强国有资产和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区福利院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积极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加强统计工作,创新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其他专项普查。抓紧编制“十二五”规划。强化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市民的国防意识。改善武警部队基础条件,完成武警中队营房建设。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好家电下乡工作。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实施“五五”普法,全力创建“法治城区”。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认真开展建区30周年庆祝活动。努力推动对台、档案、人防、外事侨务、地方志、宗教、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深入推进“和谐平安浔阳”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黑恶势力、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化“领导大接访”活动,完善区长手机、区长热线、区长信箱、区长民生博客及信访网络建设,提高信访处置办结率,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严防赴省、进京等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民生民意等突出问题,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着力改善返乡和来浔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卫生监管,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及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市场价格监控,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按照“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坚决防止重特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六、坚持为民服务,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围绕打造“对党负责、为民服务、高效务实、清正廉洁”政府团队的目标,推进管理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忠诚履职,依法行政。坚持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始终坚持区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接受广大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二是强化服务,为民执政。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特别是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未经调研不决策,未经专家咨询不决策,未广泛听取民意或多数群众不拥护不决策,未经合法性论证不决策,未经会议集体讨论不决策。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广泛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所思、所忧、所愿、所盼,真正做到群众满意。

三是务实高效,勤勉理政。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不管任务多重、工作多难、压力多大,都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始终保持“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坚持深入工作一线,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平庸之风”、“庸俗之风”、“钻营之风”等不良风气。不断学习,增强本领,全面提升领悟力、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以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更加便民高效。深化“两场”整治,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漂浮,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四是廉洁自律,从严治政。坚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从严治理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严格财务管理,认真开展拖欠公款清理工作。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坚决遏制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风,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社会新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奋起赶超的浓厚氛围,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干部健康成长“双目标”。

各位代表,浔阳率先发展的目标宏伟而艰巨,使命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科学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区30周年,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浔阳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浔阳区 浔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