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情分析(6篇)

篇一: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学设计

  授课人: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本节课为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各种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多数高中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是不喜欢纯粹的民歌。所以,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担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所以要通过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感情,并能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三、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了解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能区分民歌体裁,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尝试演唱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段,感受汉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歌谱。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分发相关歌谱,组织教学,进行课前礼仪,师生问好。

  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艺术,其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音乐的海洋里熠熠生辉,它就是我们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民歌。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民歌?

  民歌概述:

  1民歌的概念:民歌,人民之歌,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大部○分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表达劳动人民内心情感和生活场景的一种歌曲。

  2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

  ○3民歌的体裁:号子、山歌、小调。

  ○新课教学:

  1、号子

  1体验

  ○多体媒播放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哼唱主题旋律,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色。

  提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2探究

  ○提问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欣赏后讨论总结: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它是一曲船夫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谱写的劳动赞歌。

  本曲音调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节奏明快、雄浑粗犷,衬词多于唱词,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合作

  讨论交流生活中看到的集体劳动的场景,体会劳动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哼唱本曲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节奏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

  出劳动号子的特点,提升学生对号子的认识层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拓展总结

  劳动号子:

  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北方,劳动号子常称“吆号子”;在南方,则称为“喊号子”。

  (二)山歌

  1、体验

  多体媒播放欣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总结归纳:

  《赶牲灵》(陕北信天游)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采用徵调式,四二拍子,旋律高亢而又细腻,质朴而又风趣,节奏自由。这首歌把姑娘期盼心上人归来的心理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河淌水》(云南弥渡民歌),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把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

  教师小结: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自由。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

  “清悠悠”

  “你咯听”

  “我尼”都是云南弥渡方言。

  2、探究

  讨论总结山歌的特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苗族的“飞歌”等。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句。

  (教师示范学生学唱《小河淌水》的第一句吆喝性的喊句“哎——月亮出来……”)尝试学唱《小河淌水》第一段音乐,仔细体会山歌的韵味,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三)小调

  1、体验

  多媒体播放欣赏江苏民歌《无锡景》。

  学生讨论听后感受并总结歌曲的特点。本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旋律细腻婉转、软糯柔情。节奏比较规整,吴侬软语的方言特征明显,富有江南特色。

  2、探究合作

  让学生分组演唱《无锡景》第一句,对比感受江南小调的独特风韵,教师评价。

  培养学生的艺术视野,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

  小调:又称小曲,是流行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故被称为“里巷之曲”,由于各地文化历史传统与生活习俗不同,因此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时调、俗曲、小令。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感情表达细腻婉转。总结探究: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各地民歌风格差异原因,并交流讨论。

  受民族语言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课堂拓展:当今社会同学们接触较多的是通俗音乐,很少接触民族音乐,但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对通俗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现在盛行的古风歌曲。与此同时,民歌这种传统歌曲也在紧跟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1民歌新唱:唱法或通俗化、或艺术化,更加具有时代性与现代感,○更加讲究与追求音乐的意境美。播放多媒体欣赏宋祖英、周杰伦合唱的《辣妹子》,体会用流行RAP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魅力。

  2民歌新编:对旋律进行重新编曲,改变节拍、节奏、旋律、配器○等,让民歌也可以洋气起来。播放多媒体欣赏千斤演唱组的《康定情歌》,体会民歌新编带来的震撼!

  课堂小结:

  汉族民歌丰富多彩,分布面广,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民歌多为口头流传,很多民歌已经失传了,希望通过课堂上对民族音乐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同学们能够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热爱我们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的经典永流传!谢谢大家!

  八、教学反思: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灵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欣赏的内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并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与氛围。导入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

  虽然本课以欣赏为主,但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爱好,请学生学唱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学生都很积极投入,结合视频欣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歌,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的魅力;其次,教师也进行范唱,更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关注,更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还不够精炼,想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得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

  一、民歌:人民之歌,口头创作、集体加工

  二、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

  三、民歌的三种体裁:

  1、号子——

  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山歌——

  节奏自由

  3、小调——

  细腻婉转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学情分析

  授课人:

  高中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各种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多数高中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是不喜欢纯粹的民歌。所以,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担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所以要通过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感情,并能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效果分析

  授课人:

  教学中教师通过欣赏体验、探究、合作、拓展总结的教学方式对中国民歌进行了系统的鉴赏,真正实现汉族民歌的有效性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体裁形式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有目的的听赏内容,更容易准确地把握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了解了不同地域民歌,不同风格的形成原因。体会自然环境民俗风情。方言、民众性格对民歌风格的影响。是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材分析

  授课人: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本节课内容为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评测练习

  1、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关于民歌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是不借助曲谱的,在传播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变化。

  B.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虽然不借助曲谱,但传播是很严格的,一成不变的。

  C.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是借助曲谱的,在传播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变化。

  2、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A.船工号子B.夯土号子

  C.劳动号子

  3、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A.地花鼓

  B.花儿C.小调

  4、《无锡景》是哪里的民歌?

  A.B.云南C.江苏D.湖南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课后反思

  授课人: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灵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欣赏的内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并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与氛围。导入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

  虽然本课以欣赏为主,但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爱好,请学生学唱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学生都很积极投入,结合视频欣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歌,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的魅力;其次,教师也进行范唱,更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关注,更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还不够精炼,想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得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课标分析

  授课人: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审美值,教师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立足于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创设感性具体的形象情境,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学生通过民间音乐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篇二: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诗意肖邦》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

  授课老师:

  课型:新授课

  学科:音乐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1)聆听(重点)《降b小调夜曲》,感受这首作品的艺术特点,聆听(非重点)《革命》练习曲,感受与夜曲的不同风格;

  (2)从旋律、和声、织体、调式等方面来体验音乐情感的起伏;

  (3)了解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

  2、艺术表现:

  (1)哼唱《降b小调夜曲》的音乐主题;

  (2)在音乐实践中,感知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表现力。

  3、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和聆听,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理解肖邦所处时代的环境,通过肖邦个人传记,尝试理解肖邦音乐创作的时代环境和个人境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

  2、难点:

  从旋律、和声、织体、调式等方面体验音乐情感的起伏。

  三、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创

  设

  情

  境

  课堂导入:老师演唱一段旋律(选自肖邦夜曲中的主题部分)。让同学们聆听旋律,感受旋律能够表达出的老师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

  你能从老师演唱的旋律中,听出老师最近的心情怎样吗?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从而引出夜曲忧郁的音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通过老师的演唱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乐特征。也为进一步从音乐要素上分析原因做铺垫。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音

  新

  课

  讲

  授

  1、夜曲的主题部分给了大家“忧伤”的感受,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演唱主题,从“速度、旋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学唱旋律。

  乐要素来分析作品

  在聆听,演唱实践中,总结出夜曲的创作特点,肖邦的性格特征。

  律走向、调性”几个方向分析。找到原因。

  速度上是缓慢的。旋律上的走向是下行的。像是一声从远处传来的轻轻叹息,似乎在诉说着心事。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调性是小调。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曲谱第一行。

  发现la是主音。把第一行中出现的所有音符按照音阶的形式排列出来。老师弹奏音阶,学生聆听感受。再弹奏一组大调音阶,对比感受出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不同。分辨出这首夜曲是小调作品。

  2、了解肖邦生平。全曲聆听夜曲,思考作品的结构。通过对比,感受装饰音的使用,在音乐中产生的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

  3、感受B段的音乐特征。了解八度的使用产生的效果。老师演奏一遍A段的主题部分,因为A段是小调。对比聆听B段,能感觉到B段的调性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稍显明朗的大调。

  4、通过分析作品,得出肖邦的性格特征。

  5、对比聆听《革命》

  练习曲。

  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个问题。

  “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这首作品变现了肖邦怎样的心情?右手主要采用了哪种织体?有什么特点?左手采用了哪种织体,有什么特点?”

  6、通过对比,全方位的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知道肖邦之所以被称为音乐诗人,不仅仅是音乐的优美动听,还有其中的革命性。肖邦不仅是一位能够写沙龙音乐的音乐家,更是对祖国对人民有着深沉的大爱的音乐家。

  课

  堂

  总

  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有情有义的钢琴诗人“肖邦”。

  《诗意肖邦》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音乐课的学习,同学们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兴趣。能够从音乐要素等方向入手,深入的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鉴赏肖邦的钢琴音乐。肖邦的音乐唯美动听,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再加上同学们对钢琴音乐多少都有些了解。所以,这节课的开展很顺利,上完课后,同学们也都觉得很有收获。

  《诗意肖邦》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激发了学生们对肖邦音乐,甚至是钢琴音乐的兴趣。与此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聆听钢琴音乐的手法。为将来聆听钢琴音乐打下了良好基础。

  《诗意肖邦》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中,第十四单元中第二十七节——肖邦。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本课重点是欣赏肖邦钢琴音乐的音乐特点和思想性。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非常有代表性的音乐家。被称为“钢琴诗人”。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肖邦音乐的诗意感。在本节课中,除了欣赏课本提供的《降b小调夜曲》外,我还增加了《革命》练习曲的鉴赏。能从不同维度上欣赏肖邦音乐。也能启迪学生的爱国情节。

  《诗意肖邦》评测练习

  请运用这节课鉴赏肖邦《降b小调夜曲》的方式,鉴赏23首夜曲当中的其中一首。从旋律特征,调式特征,最主要使用的演奏手法特征上回答问题。

  《诗意肖邦》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很好的。对肖邦整体音乐特征的把握很准确。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语言上可以更加精炼。给高中生讲课,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精准、凝练。

  2、小组探讨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3、本节课如果能让学生多回答一些问题,老师适当归纳,效果会更好。

  4、音乐的聆听要强调完整性。在音乐的讲解上有些分散。

  一节好课的产生需要多次打磨。我会再接再厉,教学相长!让高中学生的音乐课有收获,为一生的音乐鉴赏打下基础。

  《诗意肖邦》课标分析

  课标指出:音乐鉴赏要以审美为核心。我在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深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同时,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和音乐美,用音乐内在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共鸣,从中享受和体验音乐美的乐趣,充分体验到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境界,以达到启迪人生的目的。本课聆听了《降b小调夜曲》,《革命》练习曲。感受肖邦的音乐艺术特点。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了旋律、和声、织体、调式等音乐要素。同时了解了音阶、和弦、八度这些钢琴音乐的演奏手法。学唱了夜曲的音乐主题。在音乐实践中,从演奏中进一步体验和感知了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学习和聆听,理解肖邦所处的时代环境,也理解了肖邦音乐创作的时代环境和个人境遇。通过这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同学们感受到了肖邦音乐的魅力。产生了对肖邦音乐的兴趣。为欣赏钢琴音乐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三: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通俗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

  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状况,能列举出几首不同年代的作品。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且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自信地演唱通俗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量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悟空》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这种音乐的形式我们笼统的称为“通俗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通俗音乐,去探索通俗音乐的奥秘。

  二、新授:

  1、师:说到通俗音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通俗音乐?你对通俗音乐是怎么理解的?

  生答。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唱出自己熟悉的通俗歌曲片段。

  教师总结通俗音乐的概念。

  2、播放影片《毛毛雨》。

  问: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吗?

  生答。

  教师讲解通俗音乐的特点及中国近代通俗音乐奠基人及主要作品,讲解中国近代通俗音乐脉络。

  3、播放影片《青年友谊圆舞曲》、《乡间小路》《小城故事》,引出邓丽君及港台音乐。

  4、播放2016年日本制作的邓丽君全息影像,引导学生理解邓丽君在亚洲音乐界的影响。

  5、学生活动:跟随字幕清唱《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港台流行音乐。

  6、播放《冬天里的一把火》,讲解八十年代中国通俗音乐中的经典,春晚走出的港台明星费翔及费翔带动一系列经典——霹雳舞、喇叭裤等。

  7、播放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的摇滚乐发展。

  总结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

  8、欣赏中国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音乐,学生活动中加入学生自己的表演和展示。

  9、通俗音乐中的新形式:Rap音乐。通过短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10、播放阿宝演唱《我热恋的故乡》,引导学生思考:通俗音乐的生命力。

  三、拓展欣赏:

  欣赏两段外国通俗音乐,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四、课堂小结:

  通俗音乐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如何辩证的看待通俗音乐?如何提高通俗音乐的质量。

  通俗音乐学情分析

  现代的学生对于非常喜欢中外通俗音乐,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中国通俗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信息量大是本节课的难点,能够正确对待通俗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通俗音乐丰富多彩,但有些通俗音乐内容消极、情趣低迷,乃至带有低级趣味和色情内容。对于这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品,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鉴别之后加以抵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通俗音乐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歌曲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通俗音乐效果分析

  本课学习前,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对学生整体的情况也进行了排查,大体对本课的教学有了规划。课堂中根据本人的调动,结合学生们听过、看过、听说过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讲解通俗音乐,使学生大部分能够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史。

  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给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和教师比较好的进行沟通,学生非常喜欢通俗音乐,甚至有些学生课后专门向我请教了有关的知识。音乐鉴赏毕竟只能教授简单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才是关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钻研音乐。

  由于课堂的容量很大,只能将通俗音乐中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作品简单介绍,剩下的就看学生的课下的功夫了。总体来讲,本课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学有所得,各个层面的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收获。属于比较成功的案例。

  通俗音乐教材分析

  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现在大多数同学对这种现代音乐发展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更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带着理性的思维来审视和欣赏这一现代音乐形式。这样导致许多人在对待通俗音乐时良莠不齐,缺少了一种批判精神和鉴赏能力。因此在本节课让学生在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线索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面对通俗音乐时,能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狂热;

  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目。

  学习本课要求能够基本做到以下几点: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每个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拓展欣赏外国通俗音乐。

  2.能够随乐演唱两至三首中外通俗音乐。

  在此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的教育,因此本课的信息量大,学习内容多,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必须紧紧的抓住课堂,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选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在后面的音乐、视频选取上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精炼、高质量的音视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俗音乐评测练习

  通俗音乐年代

  萌芽时期

  发展状况

  诞生

  (20年代末—40年代

  初)

  停滞发展期

  轻音乐

  (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再生模仿期

  港台音乐、抒情歌曲

  (70年代末—80年代初)

  探索发展期

  通俗音乐民族化

  (80年代末—90年代初)

  深化发展期

  (1996年—至今)

  通俗音乐国际化

  通俗音乐教学反思

  本节课欣赏的通俗音乐较多,并且能够总结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是本课的重点。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决定在导入环节中采用最新的《歌手》中的视频片段为引导,让学生融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在随后的环节中紧跟我的步伐。

  在教学环节中,我也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结合自己知识去思考与音乐的结合。用“通俗音乐”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围绕通俗音乐展开课堂。达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目的。

  遗憾的是虽然是高二的学生,但对于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不够清楚,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不够明了,尤其在最后的展示阶段,学生比较羞涩,没有放开去表演与演唱。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通俗音乐课标分析

  通俗音乐分为中国通俗音乐和外国通俗音乐,现在的学生对通俗音乐发展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我们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带着理性的思维来审视和欣赏这一现代音乐艺术。本节课带领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童年》等多首歌曲的听赏,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通俗音乐在体裁与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篇四: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现在谈谈本学期的体会。

  我认为,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刚开始上课学生不能马上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的掌握缺少系统学习,如果按教材的课程安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所以在刚接手的时候,开始的几堂课我没有上新课而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及,从后来的结果看确实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我会尽量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能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学习乐理知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会感到厌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上课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我的竞赛中每次都设有奖励分和处罚分,奖励分主要是奖励给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个别能抢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个人也可以为小组获得奖励分;处罚分则是针对小组中有违反纪律的现象。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

  热情高涨。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对于学习歌谱,学生的畏难情绪特别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培养自信,我有时会在黑板上写些学生特别喜欢的歌谱,让大家哼唱然后猜是什么歌曲,当公布答案时,学生们都很激动,巴不得马上学会。有时我也会布置学生准备一首他们自己喜欢的曲谱歌词,当然最好是老师没听过的,然后我用最短的时间演唱给学生听。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对歌谱的学习兴趣果然增添了不少。

  现在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们学会了不少歌曲,欣赏了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也能看着歌谱简单唱出来,虽然还没有达到我设想的那么好,但看着他们的进步,我还是感到欣慰。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比较极端,但想想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连海伦凯特都可以成为那么优秀的人,还有怎样的学生是教不好的呢,作为老师,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真心关怀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真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篇五: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呈现出更完美的课堂。

  《情感之声》课标分析

  最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美育对人的教育功能,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的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上,主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对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进行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我们的本土音乐更因该得到重视,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熟悉并热爱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

篇六: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高中音乐课堂的学情分析研究[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的分析研究,是对新课改课程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也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情分析常被忽略,许多音乐教师不了解其重要性,也不清楚如何进行学情分析。笔者以怀化市第一中学为例,结合自身实习的教学案例,探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情分析的运用策略及其功能与价值,以期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关键词]学情分析;高中音乐教学;怀化市第一中学[中圖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9-0061-07[收稿日期]2018-05-14[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湘教通〔2016〕276号;16A134)。[作者简介]肖慧婷(1996—),女,湖南怀化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长沙410081)依据国内外有关学情分析在国外,有关学情分析有多种表达,如:分析学习者(analyzelearners)、学习者特征(learner’scharacters)、分析学生(analyzestudents)等。奥·苏泊尔在其专著《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中写道:“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即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奥·苏泊尔认为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分析学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美国W·迪克所著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一书中把学习者称为“目标人群”,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了解“目标人群”,即“学习者分析”。在国内,我国学者对学情分析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最早提出学情概念的是黎世法的“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学情分析有一个基本共识: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进行有效教学而对学生有关学习的情况展开的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学情分析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情分析,是指学生情况的分析,包括分析学生身体、心理、智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狭义的学情分析,即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文从狭义上的学情分析出发,提出符合音乐学科特点的音乐课堂学情分析内涵,应是从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个性化学情两方面,分析学生有关音乐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共同特征,包括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个性化学情,即学生个体或者班级的特殊学情,包括认知水平、音乐审美能力等。一、高中音乐课堂的学情分析

  2017年10月至12月,笔者在怀化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在这期间,针对怀化市区五所高中的音乐教师进行学情分析调查,并以怀化市第一中学为个案研究,从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个性化学情两方面,分析学生有关音乐的学习情况。(一)怀化市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学情分析调研笔者对怀化市区五所高中的24名音乐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问,此次调查共发放24份问卷,实收问卷18份,有效问卷18份。对学情分析进行调查分析后可得出:高中音乐教师并未将学情分析真正融入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去,即便是有,学情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地零星存在于教师评优、评奖的公开课、示范课的教案中来完善教学设计,并没有真正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学情分析。产生上述不良现状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点。1.音乐教师还没有建立学情分析的观念。这是造成学情分析缺失的“元凶”。我们常说的备课须备哪些内容,基本上的回答都是备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即备教材、备教法。而很少有老师主动提到备学生,即学情分析,可以看出音乐教师存在着学情分析意识淡薄的问题。2.音乐教师还未真正了解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未真正了解到学情分析对课堂教学有何实质性的作用,认为是否进行学情分析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不大,没有进行学情分析的必要,从而没有真正在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3.音乐教师不知如何进行学情分析。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不知道学情分析具体是分析什么。另一方面,国内对学情分析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众多文献资料所描述的都是笼统而又抽象的,有些甚至艰深晦涩,让音乐教师望而却步,不知如何着手去分析学情。(二)怀化市第一中学高中音乐课堂的学情分析笔者以怀化市第一中学为例,对其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学情进行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实收问卷140份,有效问卷140份。考虑到高三学生无音乐课的学习情况,此次调查分别向高一、高二不同班级的学生随机发放共140份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的音乐兴趣所在。如图1.3所示:近九成的高中学生相比传统音乐来说更喜欢当代流行音乐,而只有少数的学生较喜欢传统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逐渐多元,深受青年一代的热捧,听流行音乐成为了当下的潮流。

  (2)学生们对高中音乐教材的喜爱程度。如图1.4所示:调查显示只有23%的学生是对音乐教材持喜爱态度,有42%的学生对音乐教材中的音乐持一般态度,3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大多数学生对教材中的音乐不感兴趣或不喜欢。(3)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调查。学生在课外一直学音乐的占12%,曾经学过的占25%,没学过一点的占63%。课外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有六成。对学生的简谱、五线谱的识谱能力的调查,结果如表1.3所示:可以看到,识简谱难度不大,学生识简谱、五线谱的能力差别不大。能完全识得简谱、五线谱的人数占比很少,近六成的学生完全不识简谱、五线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学生的音乐基础还较薄弱。值得注意的是,问卷为中国传统音乐专设了一道选项题,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爱程度及了解程度调查,有65%的学生表示一般且了解甚少,大多都是在音乐课上听过,但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度不高。二、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举证案例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个性化学情两个方面的音乐学情,以是否展开学情分析的正反案例对比论述如何进行学情分析。(一)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在高中阶段,同级或同班的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不大,具有许多共同特征,音乐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1.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像是学习的催化剂和发动机,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更高。音乐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就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湘教版《音乐鉴赏》教材中《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的教学片段为例。2.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1)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前,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基础,是确定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在学生知识基础上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开展有效教学。以湘教版《歌唱》教材中《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学片段为例。(2)对学生欠缺知识的重点教授

  音乐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必须了解并掌握的知识。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将其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关注,掀起了传统文化寻求发展的一阵热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当代人的历史使命,音乐教师理应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增加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育实习中,关注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认为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是极具必要性的。因此,专门讲授“中国传统音乐当代传承”专题课。具体教案如下。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了古诗词在当代的传承。古诗词与当下流行音乐相结合,改变了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们改变对古诗词枯燥无味的看法,发出古诗词还能用动听音乐诠释与表达的感慨,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兴趣度。中国古诗词改编成流行音乐的例子有很多,如表2.1所示。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列举部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合的歌曲,如表2.2所示。表中展示的只是此类音乐的冰山一角,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基于传统音乐的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赢得大众的认可与关注。在呼唤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政策、方针下,适时以本学科特有方式,通过学情分析对学生不可或缺的知识进行补充与强化是必要的。(二)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獨特个体,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如家庭文化背景、智力、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会导致班级差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意味着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所以,音乐教师在备课时,也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情。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因素影响较小,音乐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影响较大。可将音乐特长生集中在一个班级,组建成艺术班,艺术班与普通班在音乐水平上有一定差距,而音乐教师要根据班级的个性化学情制定出不同的音乐教案,切忌同班同教案的做法,以下以《五彩纷呈的演唱形式》教学片段为例。三、学情分析的功能与价值学情分析作为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大环节,是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一)有利于音乐教师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关于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教学,这较之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习者本身。在音乐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整个过程中贯穿学情分析,教师对学生情况做充分的了解与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生的课堂配合度变高,教师通过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够对知识技能有重点、有策略地教授,使得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音乐教师能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二)有利于各地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湖南省普通高中学校里,学生们统一用的音乐教材即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统一的音乐教科书在地方学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不契合本校的实际音乐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情况。例如在对一中学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教材里的音乐不感兴趣。对学情进行分析后,音乐老师可以积极发挥创造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选择本校学生真正喜欢、真正需要的课程内容,把它编进校本课程中,如可设置戏曲、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等不同专题的音乐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可能喜爱的具有时代性的音乐素材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如今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音乐学科在倡导素质教育以来备受重视,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促进音乐课程改革与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三)有利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如今,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大大增强,青年一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可度降低,中国本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也随之逐渐模糊或丧失。中国传统音乐、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已是热点问题。中国传统音乐亟须推陈出新,而青年一代是推动传统民族音乐重新走向复兴的中坚力量。音乐教师可通过学情分析,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增加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教学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自己进行传统音乐的音乐创作改编,在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有策略地结合流行音乐的元素唤起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与兴趣。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音乐教师扎根传统音乐,从中汲取灵感,有利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推荐访问: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情分 高中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