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8篇

篇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2023年老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才能》模拟题〔2〕

  2023年老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才能》模拟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沙眼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饮食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的传播和感染。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2、由于每个幼儿入园时间不一致,他们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一样,因此晨间活动不宜组织〔〕。

  A.个别活动

  B.集体活动

  C.自由活动

  D.区角活动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晨间活动不宜组织集体活动。

  3、〔〕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亲密联络。

  A.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B.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C.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D.古希腊的幼儿教育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根本特征的。因此,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重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4、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为主。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行为习惯

  D.卫生习惯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5、〔〕编制了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形式测查系统,给表情识别提供了一个客观根据。

  A.布里奇斯

  B.伊扎德

  C.林传鼎

  D.孟昭兰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伊扎德编制了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形式测查系统〔最大限度区分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区分整体判断系统〕,给表情识别提供了一个客观根据。

  6、某幼儿夜间经常惊醒、哭闹、多汗、并出现枕秃,记忆力理解力差、语言发育缓慢,这是可能患有〔〕。

  A.夜惊

  B.佝偻病

  C.结核病

  D.儿童期恐惧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佝偻病的病症:〔1〕精神状态差,睡眠不安且多汗,出现“枕秃”;〔2〕动作功能发育缓慢;〔3〕出牙晚;〔4〕骨骼改变,可见方颅、肋骨串珠、鸡胸和下肢弯曲等病症。

  7、〔〕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关注环境的根本内容。

  A.学习“安静”

  B.学习开门

  C.学习叠被子

  D.学习浇花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独立自主性教育的根本内容包括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其中关注环境的根本内容有:儿童在团体生活中,必须清扫教室、清洗桌椅、擦拭器皿、浇花、除草、饲养小动物等。

  8、小龙在清扫卫生的时候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小涛在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A.小龙的错误大

  B.小涛的错误大

  C.两人都没错

  D.两人的错误一样大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幼儿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为错误的时候,儿童集中于注意客观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意图。因此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幼儿会认为小龙的错误更大。

  9、幼儿边搭积木边说:“这个太小了。”这是一种〔〕。

  A.外部言语

  B.社会化言语

  C.内部言语

  D.自我中心言语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开展中。有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这就是出声的自言自语。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

  10、妈妈对正在大哭的幼儿说:“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我们正缺水呢,快来接吧。”这时妈妈真的拿来一个杯子,幼儿破涕为笑了。这种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消退法

  C.冷却法

  D.想象法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转移法就是当幼儿为了某件事情而闹情绪时,成人有意识地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二、简答题

  11、简述幼儿思维的开展特点。

  参考答案:

  〔1〕直观行动思维——借助动作进展思维。

  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存很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

  〔2〕详细形象思维——借助形象或表象进展思维。

  进入幼儿中期,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的思维在前一阶段的根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展,由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逐渐开展到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详细性;形象性;经历性;拟人性;外表性;固定性。

  〔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语词、概念进展思维。

  到了幼儿晚期,不少幼儿开场可以对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进展初步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幼儿开场获得可逆性思维;幼儿的思维开场可以去自我中心化;幼儿开场可以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场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幼儿开场使用逻辑原那么。

  12、简述幼儿记忆开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场开展;

  〔2〕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场开展;

  〔3〕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开场开展;

  〔4〕记忆策略的开展。

  三、阐述题

  13、阐述幼儿园全面开展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对幼儿施行全面开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施行全面开展教育的意义详细表现如下:

  〔1〕体育

  在幼儿个体开展中。生命的安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开展的根底和前提。同时,幼儿的安康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康程度。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进步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2〕智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智力的早期开发是幼儿开展的需要。智育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激发幼儿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学习,学会认识,为其今后不断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打好根底。开发智力也是适应社会开展对个体要求的需要。

  〔3〕德育

  幼儿期是个性开场形成的时期,对幼儿施行德育是幼儿个性开展的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开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代表着将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我国将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美育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开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产生美妙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在幼儿的开展中,体、智、德、美四育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互相取代。几个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构造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开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开展互相促进、互相浸透、互相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那么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开展。

  四、材料分析^p题

  14、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分析^p这些父母的做法。

  参考答案: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根本形式。各种活动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开展的作用如下:

  〔1〕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才能的开展。

  ①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感知和观察力的开展;

  ②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记忆才能的开展;

  ③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才能的开展;

  ④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才能乃至整个认知才能的进步;

  ⑤游戏有助于幼儿想象的开展。

  〔2〕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开展。

  ①游戏可以丰富、深化幼儿积极的情感。

  ②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这是因为在游戏活动当中,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抒发情感,他们的某些忧愁、苦闷、烦恼、恐惧等消极情感就可以得到疏导。

  〔3〕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开展。幼儿最喜欢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心理压力最小,对自己行为的掩饰性也小,因为,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态度、才能、特长与缺乏。在内容安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模拟社会生活中成人的言谈举止,体验着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遵守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那么。屡次反复地进展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就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那么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培养孩子画画、学英语以及弹钢琴等方面的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无视和省去游戏这一重要活动是不正确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活动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习活动相关,一方面帮助儿童顺利愉快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另一方面也促进儿童的身心安康开展,所以应当重视儿童游戏,并且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伴随孩子共同成长。

  15、心理学家华生强调:“给我一打安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管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匪徒。”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的作用。

  你赞成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成长的实际,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p。

  参考答案:

  不赞成。因为华生的观点是人的开展完全由外界环境决定的,他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开展的唯一条件,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并不像“环境决定论”把儿童心理的开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也不像“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开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开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客观因素包含了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局部,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互相制约。

  五、活动设计题

  16、请以“表情”为主题,设计一个中班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

  中班社会活动:表情畅想曲

  〔1〕活动目的:

  ①认识各种各样的脸部表情。

  ②理解各种表情所表达的心情。知道可以从人的表情中理解别人的心情。

  ③结合日常游戏,通过画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2〕活动准备:

  ①哭、笑表情图谱每组一份。

  ②故事课件:碰碰船。〔两个孩子在玩碰碰船时撞在了一起,一幼儿脸部表情为很开心,另一幼儿脸部表情为空白。〕

  ③操作卡片:小朋友活动情景图片〔脸部表情为空白〕。

  ④记号笔人手一支。

  〔3〕活动过程:

  ①看看讲讲各种表情〔哭、笑、生气〕

  幼儿看看讲讲表情图谱。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幼儿操作,互相讲讲。〕

  集中讨论、交流:

  师:谁来告诉大家小客人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幼A:这位小客人他在哭,可能他什么地方很痛。

  幼B:这位小客人在笑,因为他很快乐。

  幼C:我的客人很生气,因为有人欺负他。

  师生共同小结:哭、笑、生气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表情。

  ②选择不同的表情讲述故事结尾

  听故事《碰碰船》。

  师:这些表情都藏在一个故事里,你们想听吗?〔结合故事课件,老师讲述故事,全体幼儿听故事。〕

  幼儿自由选择表情图讲述故事结尾。

  师:小强和小语的船碰到了一起,小强很开心,可是小语会怎么样呢?请你选出一个表情图片和好朋友来讲。

  〔幼儿操作讲述。〕

  集体讨论,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选择,并能讲讲为什么。

  师:谁来告诉大家小语会怎么样?〔结合自己所选的表情图,填图讲述。〕

  幼A:小语会哭,因为他们两人的船撞了,水溅到了她的眼睛里。

  幼B:小语会笑,因为碰碰船撞到一起很好玩。

  幼C:小语会很生气,因为小强撞到了她的船。〔评:图片上小语的表情没有表达出来,留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幼儿讲述的各种表情都符合逻辑,使孩子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懂得可以通过人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情。〕

  ③扩散性思维:丰富幼儿对表情的认识。

  师:小语除了会哭、笑、生气外,她可能还会怎么样?

  幼A:她可能还会尖叫,因为她太害怕了。

  幼B:她还会做鬼脸,因为太好玩了。

  ④幼儿操作:添画表情。

  师:老师把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样子画了下来,可是老师忘了画表情。假如图片上的小朋友是你,你会怎样呢?请你画出表情来告诉老师。〔出示幼儿游戏时的图片。〕

  幼儿自选一张游戏时的图片,根据自己的体会,用添画表情图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评价小结。

  师:请你去看看别人在做游戏时的表情,说说他们的心情怎样?〔幼儿分开位置自由参观,互相交流。〕

  〔采用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让幼儿看到更多别人的表情和游戏时的心情,从而进一步理解可以从别人的表情中体会别人的心情,为幼儿以后游戏时的交往奠定根底。〕

篇二: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幼儿园德育教育之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孩子在幼儿阶段接受的第一堂道德课。通过德育教育,幼儿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知自我、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德育教育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自我

  幼儿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幼儿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和能力,认识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对身边人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幼儿将会持续发展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

  二、培养社会意识

  幼儿需要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基本礼仪。在德育教育中,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绘本、故事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认知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培养其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体贴他人,成为道德良好的人。

  三、教育情感与品德

  教育情感和品德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情感教育是指幼儿园老师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如喜欢、热爱、信任等。品德教育是指幼儿园老师通过模仿、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道德、尊重规则、自律等。通过情感和品德教育,幼儿将增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水平。

  一、游戏教育法

  游戏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他们通过游戏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礼仪。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教育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接受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是最关键的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法,将情感因素引入德育教育内容中,让幼儿通过情感体验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形成正确的品德意识。

  三、模仿教育法

  幼儿园德育教育中,模仿教育法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之一。老师、家长和周围的大人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道德的好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给孩子们树立道德标杆。

  总之,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老师们要注重方法,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习惯和价值观的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篇三: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定时期。我们要利用多方位的资源,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如何来做好德育这项工作呢?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幼儿园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1、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我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如早上我要求幼儿来园后能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记录气象日记,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操奏国歌、升国旗,要立正,行注目礼,并能学会唱国歌。在“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把提高认识与激发情感紧紧结合起来。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情感。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给幼儿观看奥运比赛电视直播,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孩子们的自豪、敬仰、兴奋之情言于之表;通过观看图片、录象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知道上海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南浦,杨浦大桥;通过剪窗花、念歌谣、画京剧脸谱、看舞龙的热闹场面、收集元宵灯等让幼儿从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习俗。又如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带领幼儿徒步参观小区的变化,新建的飞虹公园、大桥、以及镇上的新楼房、新学校等等。回到幼儿园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彩笔画出来,用积木搭出来,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这样孩子们的印象就更深,很难从记忆中抹去。既提高了对家乡对祖国发展的热爱,又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情感。

  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老人节,我们总要带上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折纸作品、剪的的窗花、画的画,用零用钱买的各种食品等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载歌载舞,念儿歌,给爷爷奶奶送去问候。老人们常常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激动的流眼泪。爷爷奶奶还给孩子们讲他们小时候的苦日子。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诸于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结合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德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

  育: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八一”的爱军人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系列教育。如以“三八”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美术活动〈〈我给妈妈画张像〉〉等等。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还调动了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活动后,家长们都感慨地说,“我的孩子变得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事。”可见,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利用家庭资源,提高幼儿德育效果。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如我班婷婷小朋友,她刚来园时对老师有一种敌对的情绪,看到老师就是不愿意和老师打招呼,脸上也毫无表情。老师主动问候她,她也不理不睬。后来向她家里人了解才知道原来婷婷在家很顽皮,家里人她个个都不怕。为了让她能听话点,家里人就经常吓唬她说学校里的老师很凶的,你再不听话,老师就把你关在黑黑的小房间里。这样一来孩子还未到学校,就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后来我就主动和婷婷多说话,平时比其他孩子更关心她,和其家长也经常保持联系,家长也很配合,不再用吓唬的办法了,而是耐心地引导、教育她。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婷婷来园看到我时,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不再是那种害怕的眼神。她奶奶说婷婷在家老说老师很好的,不象家里人说的那样,老师给我喂药,盖被子,还给我们上蚊香。家里人也不再用先前的那种教育方式了,也在孩子面前承认以前是骗她的。大概过了几个月,婷婷看到老师终于肯打招呼了,而且人也变得活泼了。因此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三、根据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其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其诚实的品质为主,对待不良个性的幼儿应以矫正训练为主。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如我班鸣鸣小朋友,由于家长平时经常带孩子出入一些不适宜孩子的娱乐场所,使孩子养成了

  许多不好的习惯,如讲粗话、打人,骗人等。班中的孩子都怕他,不愿意和他玩。为了能让他融入这个集体中,成为大家喜欢的一份子,我采用了严加鼓励的办法,对于那些不应该犯的,如打人,抢同伴玩具,把水泼到同伴身上等错误行为,我总是严格地对他进行教育。当他在某些方面进步时,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鼓励他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发现这个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答应他的事一定要做到,他就觉得你可信,不然你再怎么说也无用。于是我就针对他这个特点,当他犯错误时,我就问他你上次答应老师的怎么现在又忘了?如果老师答应你的事没做到你会开心吗?当然一下子让他变成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那也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以及其家长的配合的。现在他已改掉了讲粗话的坏习惯,打人的现象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示范的教育影响。

篇四: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幼儿园德育原则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德育原则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目的。

  幼儿园德育原则要注重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德育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幼儿园德育教育要注重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幼儿园德育原则要注重情感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孩子们学会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友爱精神。

  幼儿园德育原则要注重实践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要注重实践教育,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德育原则要注重个性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德育教育要注重个性教育,让孩子们在德育教育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幼儿园德育原则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孩子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德育教育要注重启蒙教

  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和个性教育,让孩子们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篇五: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幼儿的品德培养要从情感教育入手

  对幼儿品德的培养,就是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激发其道德情感,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对幼儿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其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社会领域目标指出:“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按《规程》和《纲要》的精神指导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幼儿的品德培养应从情感教育入手。

  1为什么应从情感教育入手

  幼儿的品德培养为什么应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规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品德培养要求应在“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这两方面同时展开,二者缺一不可。《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也要求从情感层面入手,去引导、帮助幼儿,培养其品德行为。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一般都很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做能使教育效果变得“立竿见影”,但却轻视了情感方面的教育,事实上,这种做法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凭借反复练习和说教,幼儿也许会“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这些只能是表层的“条件反射”式行为。例如:幼儿捡到东西只交给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老师告诉我们的”。或甚至是建

  立在不纯的动机基础上的行为,如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躲避老师的指评等。这完全背离了我们品德教育的初衷。因为它忽视了情感教育,违背了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动因就是人与人之间合作交往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的最初表现就是社会性情感。也就是说,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其中包括情感品质和道德品质。情感品质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道德品质是情感品质的升华。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品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情感是幼儿做出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内部心理动机。例如:幼儿拾到失物以后,如果他具备了良好的情感品质,即能感受到别人丢失东西的焦虑和对别人的焦虑表示理解,那么不用老师反复说教和练习,他也会主动做出“拾金不昧”的行为。相对来讲,老师的奖惩,只是其良好行为发展的外部原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没有内因的作用,良好的社会行为(拾金不昧)也只能是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的行为习惯。一旦长大或失去长辈、老师的监督,它就会被丢失。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幼儿品德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只有通过积极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才能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内化”并成为“永久的”道德品质。其中特别要抓好知、情和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行的统一。所以说,幼儿的品德培养应从情感教育入手。

  2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呢?情感一般包含三个层次:情感认识(即辨别和区分情感)、情感体验(移情或进入角色)、情感表达(在外的情感反应)。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2.1情感认识方面

  创设良好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注意他人情感变化,培养幼儿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同时重视增加幼儿表达情感的词汇量。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进行的跨文化研究证实,面部表情的基本模式是全人类的。根据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可以把面部表情这一最敏感的情绪发生器和显示器作为幼儿情感认识的入门。在认识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绘画脸谱、识别表情等活动,启发幼儿理解发生各种情感的原因,从而提高幼儿注意与辨别他人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能力。例如:启发幼儿理解发生各种情感的原因,可通过组织幼儿谈论“什么事情使我高兴,为什么?”“什么事情我会伤心,为什么?”……使幼儿明白每一个人都会有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的时候,从而理解发生各种情感的原因。平时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一些人物的照片,让幼儿玩猜情感的游戏;还可以常给幼儿讲述一些适合幼儿情感发展的故事或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些情节现象,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情感词汇,感受、理解不同的情感……

  2.2情感体验方面

  根据幼儿的情感具有活跃、纯正、外露、非稳定性和善于与外界共鸣的特征,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如开展角色游戏,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情感教育)。创设教育情境(如:在集体的生日祝贺会,国庆节的庆祝活动等欢乐、温暖、新奇的情境中,幼儿特别容易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日常的随机教育(如:有幼儿生病了,全班幼儿“写”慰问信,去慰问等);利用榜样的作用(如:雷锋的故事、同伴的文明行为等);利用民间游戏、各种节日的作用(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借助故事、图书、歌曲,给幼儿讲述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母爱,并学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等)。通过以上各种方法来教育幼儿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情感,激发与他人分享快乐与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感受自己的行动对他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鼓励幼儿从了解、关心他人的需要转变为采取行动帮助人,多做使他人高兴的事。当幼儿看到别人忧虑、烦恼、痛苦时,在心灵上引起共鸣,并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当其体会到由于自己积极而敏捷的道德反映给别人带来快乐时,他就获得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引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他就会成为对周围世界、对人们、对各种行为事件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非常敏感和富有同情心的人”。

  2.3情感表达方面

  主要是积极鼓励幼儿准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借此处理问题,使幼儿自己的正当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反应。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或不对幼儿进行情感表达的教育,认为那是“娇气”或“外露”、“不成熟”的表现。其实,正确的情感表达是我们进行良好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如果幼儿不能正常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那就会限制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相反却强化了幼儿的消极、不健康的情感,那就会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不能忽略对幼儿进行情感表达的教育。平时,教师可以利用和幼儿一起学习、生活、游戏的时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利用课间时间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你今天是否遇到了让你高兴的事?或遇到了让你生气的事?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也可以对老师说。”在幼儿之间发生了难解决的问题或其他需要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要像裁判一样给问题做个评判,打上句号,扼杀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兴趣,而是给幼儿提供多种方法或让幼儿自己学着去协商解决。我们可通过家园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念方法,发展幼儿的理解力、同情心,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会表达情感,学会自己面对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它能让幼儿正确面对挫折,以更健康的心理来面对生活。

  情感教育这三个层次是互相联系的,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一日活动、教学中。例如,在对幼儿进行“拾金不昧”教育时,可以先引导幼儿识别

  并体验一下“丢失了心爱的东西”的那种焦虑的心情和喜、怒、哀、乐的各种表现,让幼儿进入“失主”角色。“你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拾到了,他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拣到了别人心爱的东西该怎么办呢?”这样,在情感认识、移情、同情和角色转换的情感反应过程中,使幼儿形成“拾金不昧”的良好情感品质。

  当然,我们在强调情感教育这个内部动机的同时,还应同时注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内部动机向外部行为的转变和飞跃,使情感品质上升为道德品质。所以,我们还要适当地使用外因――教师的教育、鼓励与批评。用这一措施来促进这一飞跃与升华,并把它巩固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品德培养事半功倍、行之有效。

篇六: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如何做好幼儿的品德教育

  3~6岁的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塑造一个人个性的最初阶段。幼儿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幼儿品德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幼儿品德培养应该从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进行培养。

  一、做好家庭的教育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应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分清好坏,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父母有时间、有条件,还可以带孩子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2.进行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父母在管束孩子时要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

  3.做好榜样,积极鼓励孩子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

  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4.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

  二、做好幼儿园的教育

  1.教师要有爱心

  幼儿在一天的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在这一段时间内,幼儿与老师的接触是非常频繁的,教师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幼儿对老师的信赖和热爱可使幼儿乐于接受教育。成人对幼儿的爱抚,还会使幼儿得到情感的满足,产生积极的体验,产生自信自豪,还有助于克服一些不良行为,例如,幼儿经常接触的桌椅等物,由于幼儿年龄小,不懂得怎样爱惜他们,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着方面的教育。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教师对幼儿的爱心来教育他们,可以对他们说:“小朋友们平时摔倒了,受伤了,老师把小朋友们扶起来,帮他擦药,老师很爱小朋友,可是现在我们班上有一样东西受伤了,却没有人来爱它。”像这样慢慢的启发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做出榜样给幼儿看,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幼儿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幼儿自己也会充满爱心,日久天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关心他人,像扶起倒在地上的椅子等。

  2.建立良好的园设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利用环境与幼儿相互关系,来调整改变幼儿的行为。

  如:布置“我爱祖国”“我是文明小天使”等墙面画,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文明的情感,在班上开设值日生活动,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使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3.加强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仪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其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园协调同步育人

  家园教育应该协调同步,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幼儿就会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观点,让家长明确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感。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园联系,让家长观摩,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德育教育要全面,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相互沟通,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从小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让他们茁壮成长。

篇七: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乳牙共20颗,于()出齐。

  A.1岁半左右

  B.6岁左右

  C.2岁半左右

  D.3岁左右

  【答案】C

  2、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A.吸收的心智

  B.“整个教学法”

  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答案】B

  3、关于5岁幼儿掌握空间方位阐述正确的是()。

  A.开始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B.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C.开始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前后

  D.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前后

  【答案】B

  4、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访谈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B

  5、在口头言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言语是()。

  A.内部言语

  B.独白言语

  C.连贯性言语

  D.书面言语

  【答案】D

  6、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儿()的水平。

  A.运用材料

  B.建构形式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行为发展

  【答案】C

  7、表明患儿病情较轻的症状是()

  A.呼吸不规则,时快时慢

  B.脉搏细而快

  C.两眼瞳孔大小不同

  D.脸色红润

  【答案】D

  8、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A.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B.附庸与成人的、依赖的、发展中的C.优越于成人的、独立的、发展中的D.优越于成人的、独特的、发展中的【答案】A

  9、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为主。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行为习惯

  D.卫生习惯

  【答案】C

  10、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前面,教师要把上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扼要地提一下,还要对当前班级儿童与班级组织状况、教师等有关事项作以介绍,这属于()。

  A.班级情况分析

  B.班级工作目标

  C.实施措施

  D.重要工作安排

  【答案】A

  11、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是指各个活动区之间的()。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差异性

  【答案】A

  12、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上对儿童的表现给予表扬,这是一种()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C

  1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关系。?A.领导关系

  B.伙伴关系

  C.监督关系

  D.从属关系

  【答案】B

  14、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A.一日生活

  B.交流和运用

  C.活动

  D.游戏

  【答案】B

  15、()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A.儿童观

  B.教师教育观

  C.儿童发展观

  D.成人教育观

  【答案】A

  16、下列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不适当的是()。

  A.“现在时间到了,该下班了。”

  B.“没看好病的病人请明天再来吧。”

  C.“时间到了,游戏结束,老师要收玩具了。”

  D.“请还没卖完东西的售货员明天再来。”

  【答案】C

  17、幼儿常把没有发生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儿()。

  A.说谎

  B.移情

  C.好奇心强

  D.想象与现实混淆

  【答案】D

  18、《印鉴卡》备案的部门是

  A.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A

  19、“孟母三迁”的故事可用来说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训练

  D.活动

  【答案】B

  20、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答案】C

  21、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A.0—1岁

  B.1—3岁

  C.3—6岁

  D.6—12岁

  【答案】C

  22、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D

  23、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答案】D

  24、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这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特点的()

  A.广泛性

  B.计划性

  C.多样性

  D.平等性

  【答案】A

  25、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

  A.要满足家长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B.要促进家长身心的健康发展

  C.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D.要为家长留下单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答案】C

  26、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实验变量、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B.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

  C.效果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

  D.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答案】A

  27、杜威对教育的本质的阐述,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A.教育即生长

  B.教育即生活

  C.生活即教育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答案】C

  28、某幼儿园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购置了多份游戏材料,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进行分层教育。这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

  A.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幼儿参与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答案】B

  29、只能凭专用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的是

  A.麻醉药品

  B.处方药

  C.甲类非处方药

  D.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答案】A

  30、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答案】A

  大题(共10题)

  一、某幼儿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是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请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答案】爱国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述材料中,该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幼儿的“不着边际”的回答和想法,常常令教师头疼,他们极力扭转幼儿的“歪心思”,殊不知他们对幼儿的“扭转”正是在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幼儿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中规中矩”的,必须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像上述材料中,教师应当对不同的、新颖的、“不着边际”的答案给予中肯的评价,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加以科学处理,这样才会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

  二、强强是4岁幼儿,喜欢自言自语。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把它放在这里作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你不能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问题1][简答题]

  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下面的案例加以分析。收藏本题

  【答案】材料中强强的自言自语现象兼具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点。4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言语。

  (1)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对自己说话的特点。幼儿的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包含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出声的自言自语出现最频繁的情况是,他们有与别人说话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性的时候。所以,它具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性。

  (2)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①游戏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言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强强的自言自语即属于此类。

  ②问题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出困惑、怀疑、惊奇等等。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既然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成人要正确加以对待,不要斥责他、阻止他或嫌孩子嘟囔,而应该帮助和引导他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6~7岁儿童已经能够默默地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只是遇到困难时,才使用“问题言语”。

  三、小班幼儿莉莉的妈妈是个善于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母亲。一天,莉莉跟着妈妈逛商店时看到一个玩具要妈妈买,妈妈认为这与家里已有的一个玩具很类似,便不想给她买,可莉莉又哭又闹,一定要买这个玩具。这时,莉莉妈妈略一沉思,便对莉莉说:“莉莉,走,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玩具。”说完便领着孩子迅速离开了原地,接着就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莉莉很快就沉浸在妈妈所引发的欢乐的情绪中。(1)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2)联系实际说说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另几种方法。

  【答案】(1)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转移注意法。妈妈巧妙地将莉莉对于玩具的注意转移到了与妈妈的游戏唱歌活动中,有效地控制了幼儿的情绪。(2)①冷处理法。例如,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例如,对孩子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之类的。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无异于火上加油。②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消退法。例如,有个孩子总不愿意把水果分给爸爸妈妈吃,父母要吃他手中的水果,他总要哭闹。后来父母商量好,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第一天吃水果时,父母把一个水果分成几块,孩子拿着水果哭了很久,看着父母不理会他。只好把手中的水果吃了。第二天哭的时间缩短了。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看着父母把他手中的水果拿去分成几块给大家吃也不哭了。

  四、午睡起床时,烨烨发现小床边的鞋子不知怎么到了床底下。为了拿到鞋,烨烨趴在地板上,用手伸进床底下去拿,但够不着,他将身体挪近床沿后再试,还是够不着。在一边仔细观察的王老师提示他,能不能找样东西来帮忙。烨烨便找来一根绳子,一试,发现绳子是软的,无法够到鞋子。他不甘心,索性坐下来,一只手臂钩住床侧的挡板,一条腿伸到床底下勾鞋还是不行。于是,他的脚如钟摆在床底下晃动,虽然碰到了鞋子,却依然弄不出来。于是,烨烨干脆拿起老师做卫生的笤帚,慢慢地移动鞋子,他终于拿到了鞋子。站在一旁多时的王老师伸出大拇指,微笑着对烨烨说:“你真棒!”请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原理,分析王老师的行为。

  【答案】王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一目生活是构成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每天都会从各种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很多最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王老师对孩子的密切关注、适时提示、耐心期待和热情鼓励给教师的“教”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烨烨取鞋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五、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表现?(2)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答案】

  【知识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1)让客人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2)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对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

  六、午睡起床时,烨烨发现小床边的鞋子不知怎么的到了床底下。为了拿到鞋,烨烨趴在地板上,用手伸进床底下去拿,但够不着,将身体挪近床沿后再试,还是够不着。在一边仔细观察的王老师提示他,能不能找样东西来帮忙。烨烨便找来一根绳子,一试,发现绳子是软的,无法够到鞋子。他不甘心,索性坐下来,一只手臂勾住床侧的挡板,一条腿伸到床底下勾鞋,但还是不行。于是,他的脚如钟摆在床底下晃动,虽然碰到了鞋子,却依然弄不出来。于是,烨烨干脆拿起老师做卫生的笤帚,慢慢地移动鞋子,他终于拿到了鞋子,站在一旁多时的王老师伸出大拇指,微笑着对烨烨说:“你真棒!”请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原理,分析王老师的行为。

  【答案】王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一日生活是构成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每天都会从各种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很多最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王老师对孩子的密切关注、适时提示、耐心期待和热情鼓励给教师的“教”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烨烨取鞋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七、辉辉是个腼腆害羞的孩子,平时很少说话,几乎从不发言。在今天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小朋友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连辉辉也举起小手。老师高兴极了,连忙请他发言,可辉辉站起来,小脸涨得通红,什么也不说,老师表扬辉辉有进步,能勇敢举手,并说没想好没关系,请他坐下再想想。过一会,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时,辉辉又举起小手,老师再次请他回答,可辉辉挠挠头还是什么也说不出来.老师依然鼓励他继续努力,想好了再举手。又过了一会,老师给了辉辉第三次机会.辉辉依然什么也没说出来。问题: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和辉辉的行为表现,并提出帮助辉辉学会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策略。

  【答案】(1)教师的教育行为:面对辉辉举手但又没回答的现象,该教师采取不断鼓励的方式鼓励辉辉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该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爱幼儿,爱教育事业;另外,该教师能关注幼儿共同发展的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对辉辉的鼓励。但同时,面对辉辉一再举手,但又回答不了问题的现象,该教师除了不断给予辉辉机会,鼓励他之外.没有其他的更合适的引导手段,说明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还有待提高。(2)辉辉的行为:辉辉面对老师一再提问但又回答不上来,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辉辉是个腼腆、害羞的孩子,这说明辉辉性格较内向,自信心不足。另外,辉辉平时很少说话,几乎从不发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辉辉由于性格内向的原因也会影响其语言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不能在公众场合自信、从容、准确地表达自己。这些原因导致辉辉举手想回答问题但又不敢回答等反复现象。另一原因可能是辉辉对于老师的有些问题确实回答不了导致不回答。在面对其他孩子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处于幼儿阶段的辉辉自我意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自我体验中的羞愧感也获得了发展,因此,当其他幼儿举手时,他也会举手,但实际上他

  的举手并不代表他能回答老师的问题。(3)策略首先,教师要抓住契机,善于引导。教师应在平时的教育和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增强辉辉的自信心,可多采取在孩子同伴面前多表扬辉辉的方法。其次,教师要采取层层深入的提问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多提问,而且问题要从简单到困难。组织活动时。一开始的问题可以很简单,就是鼓励孩子大胆猜测,随便猜,反正没有正确答案,这就激发了一些胆小的孩子也大胆地说起来,使他们的语言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后面的问题就一点点加深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层层深入的提问方法。该案例中,教师可以针对辉辉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点由易到难地设置问题,引导辉辉回答,也可以和辉辉一起尝试回答。最后,在游戏活动中,多给予机会锻炼辉辉的胆量,提高他的自信。教师可通过让班上性格外向的孩子与辉辉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让他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体验成功,感受大胆表达的快乐。

  八、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他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问题1][简答题]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1)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a.自我认识的发展第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经历以下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与身体联系。第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婴儿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第三,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4岁以后,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b.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第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第二,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第三,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自我评价受认识发展水平的局限,表现在下列方面:自我评价一般从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第四,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B.自我调节的发展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3岁以后,“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儿童表现的积极性很高,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幼儿期,出现对自己的社会性的“我”的意识,自尊心明显地发展起来,追求在人际关系中取得一些地位。总的来讲,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2)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东东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自我认识的发展。东东在经过说服后,明白了道理,这是他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和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②自我评价的发展。东东没有得到小红花,则不肯回家。后来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当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时,东东高兴极了,表明他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③自我调节的发展。东东从第二天起,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

  九、青青上幼儿园已经有几个月了,可是,每次妈妈去接她的时候,她都是孤单的样子,不说话也不动,眼巴巴看着妈妈来的方向,看上去怪可怜的。别的小朋友都互相有说有笑,尤其是男宝宝们,可她一句话也不说。妈妈觉得女儿是个心重的宝宝。询问老师,老师说:“青青特别乖,但她总一个人玩,不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也不喜欢说话。”妈妈对此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请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对以上材料进行评析。

  【答案】(1)入园之后,有的宝宝没多久就完全适应了,可有些宝宝,入园都好几个月了,还是孤独的样子,没有好朋友。其实让宝宝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到幼儿园带给他的快乐,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材料中青青小朋友特别乖,可她总是一个人玩,不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也不喜欢说话,是因为她还不善于和小朋友们交往,没有体会到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快乐。青青学会和小朋友交往,才能体会到同伴交往的乐趣。让她学会如何与老师交往和沟通,才能形成更好的师幼互动。能够与小朋友、老师友好相处的宝宝就会更喜欢幼儿园了。

  一十、“人有一个头,但有两个脑袋。”这是近几十年来神经生理学家对大脑研究成果的一种形象概括。请问:(1)该观点说明了人的大脑具有什么特点?(2)据此,成人可通过哪些途径来开发婴幼儿的大脑潜力?

  【答案】1.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和右脑的功能是不同的。对此,神经生理学家作了一个形象的概括人有一个头,但有两个脑袋。”左脑负责语言、逻辑思维、顺序等工作;右脑则承担着音乐、绘画、情绪等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2.成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发婴幼儿大脑潜力:根据孩子特点进行肢体的锻炼;要在活动过程中,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对活动的积极态度;将学

  习的语言形象化,让幼儿学会形象判断;婴幼儿早教主要都是为了使宝宝的大脑得到更好的发育。通过学习阅读、数学、百科知识和体能锻炼,可以使孩子们在感知觉、运动平衡技能等方面获得丰富的、连续的、有益的、有效的和有趣的早期经验。

篇八: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幼儿道德情感教育方法

  幼儿道德情感教育方法

  幼儿道德情感教育方法1摘要: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道德教育环境

  教育方法与策略

  家园同步

  随着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在父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既是每个家庭的宠儿,又是每个家庭的期望。这使得他们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种“营养过剩、教育不当”的现象。另一个面,为了迎合家长的望子成龙的心理,学校的教育方面也偏重于智力开发、增长知识,忽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独生子女不佳的品德行为表现,不是先天就固有的,而是后天不良教育形成的。我们的家长、老师乃至社会,对幼儿的关爱不应仅仅是哺育他们或不辞劳苦地进行智力投资,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悟出做人的道理,品德教育应成为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来说,周围的人都是孩子模仿的对方。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与品德教育相适应的人际社会交往环境。

  榜样作用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在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本身的言行,都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其次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协调一致。家长是幼儿的[5][7][美]威廉·弗兰克纳,黄伟合等译:《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8]于钦波、刘民:《外国德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9]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0][11][美]拉瑞·P·纳希:《道德领域中的教育》,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3年版,幼儿道德情感教育方法4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阐述了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不乏有关道德教育的思想。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论及了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本文简述之,并谈谈其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

  对于道德教育的内容,洛克没有系统的论述,归结起来,涉及到以下几点:

  第一,羞耻心。洛克认为,鞭笞并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也不能真正地约束儿童,“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只有触及儿童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康德有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心: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苍穹,一个是人内心的道德律。我想,洛克的话可以说是与康德这句话的后半句相得益彰。

  第二,礼仪。洛克说的礼仪主要是指礼貌、礼节和风度,避免粗暴、轻蔑、非难和刁难他人的行为发生。这是符合他的“绅士”教育的思想的。这对我国幼儿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三,大量。指的是一个人的气度,有大方的意思。洛克认为“凡是最大量的人总是最富裕的人,而且还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称誉”,贪婪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要培养乐于赠予别人的美德。这一点已经涉及了人内心的道德修养,已经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行为习惯、礼貌礼仪,可以说是道德的升华。但是“大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得到上层人士的尊重和称誉,这是洛克思想的局限性。他还提到了“贪婪”,认为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但这是相对于“赠予”而言的,他认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是乐善好施的,因此他将“贪婪”归入人的品德的范畴,此处没有社会学的意义。

  第四,公道。“不可让儿童有侵犯公道的举动”,洛克所谓的公道是指诚实无欺,不夺取别人的财产之类的品德。这属于社会公德教

  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五,真实。洛克非常强调儿童说话要“真实”,他认为许多过错都可以得到原谅,“惟有曲解事实,用遁词去遮掩任何过失就不然”。可见洛克所说的“真实”与“诚实”同意。说谎是幼儿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应该重视,洛克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说谎有时候并非是他故意要说谎,而与幼儿的自身认知发展水平有关。这是洛克没有加以说明和阐释的地方,因此我们要批判地吸收他的德育思想。

  二、德育的方法

  关于德育的方法,在洛克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榜样和示范。他认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的心里”,教育儿童“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洛克强调父母的榜样作用,尤其作为教师,“应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

  第二,说理。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说服教育,他认为,“对待儿童也要说理”,“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对儿童来说,说服比强制命令要容易接受得多。对待儿童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第三,奖励与惩罚。奖励是必须的,“尊重”、“称誉”、“赞扬”是很好的奖励,但是“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避免”,而惩罚,“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但是他又说,一旦惩罚,对有“顽梗”和“反抗”过失的儿童,第一次受到的鞭笞就要“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可见,洛克对惩罚的理解,类似于体罚,但他对体罚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而且认为如果用了就要发挥它的作用,但不鼓励体罚。此外,他还提到了要慎用物质奖励,要“小心避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去奖励讨好幼儿,他的这一思想对纠正我国当代幼儿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过多地运用物质奖励的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引起注意。

  三、德育的原则

  第一,及时强化原则。抓住第一次教育机会。儿童第一次出现错误的时候就要指出他的错误,加以纠正。以培养公道为例,洛克认为“儿童第一次显出任何不公道的倾向的时候,做父母与做导师的人就要表示惊愕与骇怖的态度去把它克服”。再以儿童说谎为例,他说当“儿童第一次说了谎,你最好把它看作他身上的一件极古怪的事情,表示一种惊愕,不可把它当作一种普通的过失去责备”。由此可见,要防微杜渐,不能纵容孩子的第一次犯错。

  第二,兴趣性原则。洛克反对灌输,注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材施教,认为不能让幼儿觉得一件本来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变成了任务,那样只会徒增幼儿的厌倦情绪,反而抹杀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之一。

  第三,正面教育为主原则。强调惩罚不可多用。如果儿童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你就应该表扬他的坦白,原谅他的过失……原谅他……不要再去提起它”,“不可使他因为坦白而感到任何极小的不安”。由此,洛克认为惩罚不是目的,让儿童认识到错误并改正才是目的。

  四、启示

  笔者认为,洛克丰富的德育思想对我们幼儿德育有如下启示:

  第一,充分重视幼儿的德育,并且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最基本的品行,如诚实、礼貌待人、为人大度,乐于分享等。重视习惯的力量,使幼儿的良好品行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外界的强制与命令,因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因此,我们要转变认识,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教育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不是本末倒置,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

  第二,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为主。重视说服教育,少用甚至不用惩罚,尤其杜绝体罚。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天真,好奇,充满求知欲,但是他们有自尊,而且很容易受到伤害,再加上幼儿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和不足,要特别注意给幼儿多一

  些的表扬、赞赏,多一些的说服教育,少一些的责骂,甚至奚落和嘲笑。另外,要注意不可滥用物质奖励。

  第三,注意榜样的示范作用。让教育深入人心,而不是灌输式的教育。幼儿天生就是个模仿的天才。周围的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和判断,影响到孩子的行为表现。教师和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成人,这是优势,但如果不注意,也可能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让你的一个行为毁了你对孩子一百次的教育。

  第四,及时纠正,及时强化。幼儿年龄小,的确容易犯错误。虽然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不代表是可以放纵的。有些不道德行为,如打架、骂人、偷窃等行为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讲明道理。一般幼儿还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下错误的后果的,只是这种认识很模糊,要及时让幼儿认识到这种后果,及时教育,因为这时候最能唤醒幼儿内在的情感,如果时隔太久,事情已经淡漠,就难以再唤起孩子心灵的认同了。对于表扬和赞誉同样应当及时,否则就错失教育的契机了。

  最后,由于洛克提倡的“绅士”教育主要是针对贵族子女的,他说的德育也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道德教育,这自然有他的局限性。因此,我们除了批判地吸收洛克德育思想当中的精华外,也要看到他的不足,那就是他忽视了社会教育,忽视了对幼儿进行社会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我们要重视和鼓励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学习和体验各种社会道德规范。

  总之,要让德育深入幼儿的心灵,首先要重视道德教育,正确认识和把握幼儿教育的任务。其次,只有能让幼儿引起情感上共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所以,反对强制、灌输和空洞地说教,要注重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要注重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在生活的切身体验中进行品德教育,以理服人。最后,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一个好的榜样胜过一百次的说教。

  幼儿道德情感教育方法5设计背景

  老师的职业就是育人,我们要教导幼儿有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对

  幼儿的德育教育对于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先已后人的一种自私现象。针对本班幼儿人数较多,在就餐、玩玩具、上厕所排队等存在秩序混乱等现象,很有必要给小朋友上一堂有关文明秩序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学习互相谦让,知道人多时要排队,不拥挤。

  2、从小培养幼儿讲次序的文明行为。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排队。

  难点:

  培养幼儿自觉遵守次序的习惯。

  活动准备

  玩具一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把一筐好玩的玩具放在桌上,请全班幼儿同时上来拿,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观察幼儿是如何拿玩具的,并记住被挤的幼儿。

  (1)提问:,刚才你们拿玩具时觉得怎样?(教师有意提问被挤的幼儿)

  (2)讨论:

  1、应该怎样拿玩具才能又快又不拥挤?

  2、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呢?为什么?

  3、教师归纳:比如,看病要排队,买东西、玩滑梯要排队,就餐要排好队领饭。

  二、请幼儿排队拿玩具到室外玩。

  (1)指导幼儿有秩序地拿玩具。

  (2)教师及时制止个别幼儿还抢、挤的现象,并请他重新排队。

  三、小结:

  在生活中,因为想做同一件事的人很多,每个人都能谦让一点,都能自觉讲秩序,自觉排队,不挤也不抢,我们的心情就会很愉快,做事情就会又快又好。

  幼儿道德情感教育方法6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我们在广州市辖的四个区各抽取1间幼儿园、共4间幼儿园进行调查,在每间幼儿园选取大、中、小3个班做问卷调查,共向200位家长派发问卷,在200位家长中收回有效问卷171份,回收率达到85.5%,另外,我们在其中的1间幼儿园对班主任推介的大、中、小三个班的12位经常同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做深度访谈,对其孩子也进行了访谈,并观察这12名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言语及行为。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并以访谈法和观察法辅助研究。研究方法实施的顺序为:文献收集与分析、编制问卷、派发问卷、第一次访谈家长、第二次访谈家长、访谈幼儿、观察记录。笔者使用SPSS13.0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纳、比较。以Cronbachα系数检验,得出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18,显示该问卷有很好的信度。

  二、亲子阅读的基本状况

  1.亲子阅读的频率和时长

  调查表明,每周亲子阅读3~4次的家庭最多,每周1次的排第二,结果见表2。访谈还了解到,部分幼儿在全托幼儿园,每周只有两天时间与家长在一起,所以家长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愿望没法实现。调查还发现,多数家庭每次阅读的时间能持续20分钟以上,其中超过25%的家庭达到30~60分钟,说明家长有兴趣有耐心与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也乐于同家长一起阅读。对不同家庭亲子阅读时间的百分比进行统计,我们对每次阅读的平均时间为10~20分钟的部分家长进行访谈,发现这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较短,阅读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事物吸引而转移兴趣,这些家长迁就了孩子的兴趣,未强迫其继续阅读。

  2.亲子阅读材料的获取方式和材料内容

  从调查看,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阅读兴趣选取阅读材料比例最高,根据家长的兴趣或孩子兴趣和要求,家长根据故事的教育价值或内容、情节来选的人分别占40%和30%,还有一些是根据幼儿园老师建议、媒体宣传或朋友介绍来选择的。总体上看,多数家长考虑到了孩子的需求。据调查统计,在阅读内容上选择图画书或绘本的最多,近68%,其次是自然科学类的图书,再次是选择童话书、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的,人数差不多,也有家长选择以文字为主的诗词书,通过访谈,了解了家长选取阅读材料的原因,选用图画书,即绘本的最多,这是因为它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为幼儿叙述故事,即使幼儿还不能阅读文字,仅看图画也能明白故事的内容,而且故事内容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不少家长和孩子的首选。有关自然科学的书刊以描述科学趣闻为主,适合好奇心旺盛、喜欢探索的孩子阅读,也是家长选择的重要内容。

  3.家长的亲子阅读活动目标和情绪体验

  调查发现,家长的亲子阅读活动目标以教育孩子为目的的最多,达到了82.5%,其次是认知占63.7%和情感占52.6%,对家长在与孩子共读时的情感体验调查显示,22%的家长明确表示非常愉快,33%的家长感到比较愉快,39%的家长表示“有时愉快,有时麻烦”,这其中有部分家长本来不愿意与孩子共读,是孩子有要求后才陪着阅读的。

  三、幼儿道德教育的基本状况

  1.家长对幼儿道德教育概念和责任的认识

  从对家长的访谈可知,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品德习惯应该从小培养。那么,家长心中的幼儿道德教育概念是什么呢?统计数据显示,77.8%的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是在家庭内成年人对孩子道德、习惯、规范形成的教育,但17%的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是像中小学及成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那样,应当是老师在幼儿园讲授道德规范的教育,既然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是家庭内成人对孩子的教育,那么道德教育主要由家庭来负责吗?调查显示,高达97.7%的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应该由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负责,只有2.3%的家长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由家庭负责。

  2.家长对幼儿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

  我们列出14种德目,“您觉得以下选项哪些属于幼儿道德教育的内容?(可多选)”,结果家长选择善良的占91%,爱心的占84%,诚实的占83%,责任感的占80%,勇敢、友谊、勤劳、宽恕的也在60%以

  上。笔者在访谈家长过程中,现场拿出包含道德教育具体内容的图画书请家长指认,结果家长选择的图画书作为德育内容的频数与问卷所答基本一致。

  3.家长对幼儿道德教育途径和方式的认识

  调查发现,67.3%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施加教育,开展“家园共育”;26.2%的家长认为是针对孩子日常生活,家长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孩子。

  四、亲子阅读对幼儿道德认知的促进作用

  1.在亲子阅读中发挥道德教育作用的频率调查发现,84.8%的家长是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事件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意识地利用亲子阅读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人只有12.3%,还有近3%的家长利用看动画的机会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日常教育,主要利用生活事件对孩子进行教育,而较少家长会利用亲子阅读进行德育。说明尚未意识到亲子阅读中的德育价值。

  2.亲子阅读后幼儿道德行为的变化

  “您与孩子一起阅读后,您孩子的言行举止有没有改变?”97.7%的家长表示在其言行举止均往好的方向发展,孩子逐渐养成好习惯,但也有2.3%的孩子没有任何改变,往坏的方向改变的孩子为零,笔者在访谈中向家长了解怎样确定这种变化是亲子阅读带来的?有家长举例说道:“自从与孩子一起阅读了《小蛇散步》这本绘本以后,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学着小蛇说‘这点小事难不倒我’,自己克服困难。以前没觉得效果那么明显,现在可能因为孩子阅读多了,也有意识了,效果也明显了。”

  3.亲子阅读后幼儿道德认知的提高

  笔者让被访谈的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勇敢、爱心、诚实的图书,约两周后,笔者观察孩子在园的言行,并与两周前家长的反馈作对比,发现孩子确实有所改变,对常接触事物表达的相关道德言语和行为明显增多。笔者在观察幼儿行为的同时,对孩子进行访谈,询问孩子对勇敢、爱心、诚实三种品质的概念的理解,发现孩子对三者的理解达到了等级Ⅳ的水平,即回答出词语所含的基本要义,回答基本完整接近本质的定义或作具体的解释。

推荐访问: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教育 品德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