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5篇

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5篇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相较于传统视频课de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de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5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5篇

篇一: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相较于传统视频课de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de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de微课制作流程选题一一教案编写一一制作课件一一教学实施与拍摄一一后期制作一教学反思选题标准微课de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de一环良好de选题可以事半功倍de进行讲解录制不好de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微课1、微课定义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3、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4、微课制作流程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二、选题标准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三、教学设计要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1、适合教学对象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2、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停顿”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的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是低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设性的。如果学习的对象是教师,则由于记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牢记。同时由于观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应适当圆滑、缓慢。3、微课教学效果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四、PPT设计1、内容设计A:PPT是只要放核心内容,边末角的东西可以通过教师的嘴跟动作表达出来,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B: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C:PPT内容设计要有悬念性。D:布置反思2、版面设计A: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置教师画面。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C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D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3、美学设计A: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B: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C: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D: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E: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几张都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五、录制与剪修1、录制要点A: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它杂物。B: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C:如果不习惯,可以让一个学生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D:不要录制课堂教学,原因看第一章。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对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可以与学生一起录制视频放入PPT。F:特殊人群如教授聋哑学生则可以采用特殊的录制方式。G: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2、后期制作原则A: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不能通过初审。B: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适当调整。C: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视频格式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篇二: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高中数学交互微课的设计

  作者:孔凡振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介紹了利用ActivePresenter软件制作互动微课的流程,并以高中数学学科中常用的概念课、习题课、难题课为例,展示了三种交互微课的设计,得出交互微课比普通微课更受学生欢迎,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交互微课;ActivePresenter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674-2117(2020)07-0092-04

  微课是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它特别适合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及翻转课堂等,但微课也有着明显的不足——缺乏交互性。一般来讲,普通微课是教师提前录制好视频,学生只能按照录制的顺序被动观看,有问题时,不能提问,理解不深刻的地方,无法得到及时的引领,教师也无法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些缺点导致微课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而交互微课则能够较好地弥补普通微课的不足。

  ●交互微课

  交互微课是指包含互动元素的微课,学生可以直接在微视频中点击、选择、判断、填空等,并能得到及时反馈。在交互微课中,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微课的教学进程和次序,这样就有

  效克服了普通微课中学生只能被动看、被动听的缺陷。这些交互功能可以把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交互微课的实用性。

  制作交互微课的常用软件有Camtasia2019、ActivePresenter等,这两款软件的交互微课制作原理相似,一般步骤是:录制视频→导入制作软件→剪辑视频→插入交互内容→发布微课。两款软件各具特色,但笔者认为ActivePresenter更适合数学交互微课的制作。

  ●交互微课的制作流程

  下面,笔者以ActivePresenter为例,介绍交互微课的制作流程。

  1.录制视频

  首先把所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PPT,点击“录制屏幕”按钮,然后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软件可以把声音和屏幕上所有的变化完整录制,录制完成后保存备用。在录制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不必停止录制,只需继续正确录制一遍,在后期编辑时把错误内容剪辑掉即可。

  2.导入并编辑视频

  打开软件,其界面与操作方式与PPT类似(如下页图1)。首先将所需的文本、微视频等内容导入,然后在窗口下方,分别对应导入内容的“图层”,选中需要编辑的“图层”,可以进行“分割”“裁剪”“插入时间”等,也可以加入“注释”,插入丰富的元素。

  3.加入互动元素

  本软件的“交互”功能非常丰富(如下页图2),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在微课中实现“暂停”“继续”“跳转”等功能,也可以在微课中插入“拖放题”“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每一种题型都可以设置其“属性”,当回答正确时“继续播放”,当回答不正确时“回到演示”,从而能跳转到学生需要回看的内容,实现重复观看。“等级量表”可以实现调查问卷,获得学生使用的反馈信息。

  4.交互微课发布

  通过“HTML5预览”可以查看交互微课的生成效果,预览的模式有四种,其中“测试”具有交互功能。制作完成后,先点击“导出HTML5”,在“操作模式”选项中勾选“测试”,一个交互微课就做好了。接着,将生成的视频发布到网络,用浏览器打开,就可以使用该微课了。

  ●案例:高中数学三种课型的交互微课设计

  概念课、习题课、难题课是高中数学三种重要的微课课型。虽然不同课型的任务目标不同、设计形式不同,但采用“问题导学”的设计形式则能够较好地实现微课的交互功能。例如,

  在抽象问题的理解上,教师可以设置具体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在困难问题的理解上,通过提出系列问题,给学生搭梯、铺路,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下面通过实例展示三种交互微课的设计。

  1.概念课交互微课设计

  概念课容易上成“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多加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学习这些知识应遵循先具体再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因此,概念微课要重视情境引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逐步向数学概念引导,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概念的得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过程。概念课的交互微课设计流程如上页图3所示。

  在情境引入后,教师可以以测试题的形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做好铺垫。概念得出后,继续以测试题的形式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说明对概念理解正确,继续观看,如果回答错误,视频就会自动跳转到概念讲解环节,引导学生回看视频,直到掌握概念。

  2.习题课交互微课设计

  微课具有目标单一、时间简短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习题微课题目不能太多,要目标明确,精准选题。所选的题目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指向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各有收获,挑战的难度要有所不同,所以习题微课应采用游戏中的关卡模式,在不同层级设计相应的提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如果学生能做完题目,就提交查看答案,如果正确就得到相应的奖励,如果不正确或者根本不会做,学生就可以查看解析,如果查看解析还不能理解,就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直到解决此问题,然后进入第二关的挑战,直至通关。

  3.难题课交互微课设计

  根据教学实际,在微课中设置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难题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难题交互微课的设计流程如下页图5所示。在微课中,先展示题目(学生提前做),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如果学生能够完成,则可以查看答案,答案正确,给予奖励,如果不正确,则观看解题视频。如果学生没有任何解题思路,那就给他提供学习支架,如让学生寻找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的关系,或者提出容易完成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解答中逐步攻克难题。如果学生借助学习支架还是不能独立解决,就引导其观看讲解视频,可选择多次观看,直到解决问题。

  下页表展示了以下难题的设计:,,若,使得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使用效果调查

  为调查学生对交互微课的接受程度,笔者选取了任教的两个班级共98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赞成交互微课优于普通微课的有84人,占比85.7%。其原因有:①通过做视频中的习题,可以让自己明确是否学会了知识。②为了正确回答问题,听课时精力更集中。③有些拖放、判断类的题目,像是做游戏,有意思。调查结果显示也有一小部分人反对使用交互微课,反对的原因主要有:①有些题目太简单,做题浪费时间。②有些强制性的“回看”,感觉不爽。

  ●结语

  交互式微课不仅重视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更重视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交互,重视信息的反馈。它比普通的微课更受欢迎,代表了微课发展的方向。但在设计交互微课时,要始终遵循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不能让技术喧宾夺主。交互微课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有许多的应用还有待研究,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交互微课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优秀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周艳国,蒋寅军,杨锐玲,等.基于自制微视频的《结构力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0):51-54.

  [2]谢同心.从一个成功案例谈交互微课的制作[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Z1):121124.

  作者简介:孔凡振(1981.9—),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及信息化教学。

  

  

篇三: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认识周长》微课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微课名称:《认识周长》

  时长:3分40秒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让学生清楚首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只有封

  闭图形才有它的周长。

  2.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一周。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师和学生

  学校:安源区八一小学

  主讲:袁瑀指导老师:刘樱子卢湖燕

  设计思路: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

  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

  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

  习圆的周长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现实中,

  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却无法清晰的用语言描

  述出来,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了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

  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这个概念,我设计了

  本节微课,在这节微课中着重讲解周长的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词:封闭和

  一周。首先,我结合具体图形,让学生清楚首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

  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它的周长;其次,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示标有

  红线的“三片树叶”,使学生更清晰地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一周。通过本

  节微课让学生自己感知周长的概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情

  境,从而理解周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程序:

  环节片头

  正文讲解

  视频内容

  同期音

  (字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微课

  主讲:安源区八一小学袁瑀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了解有关四边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

  第一视频:理解“封闭”(字幕)周长的定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在周长的定义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封闭,一个是一周,首先,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第一个关键词,封闭。

  第二视频:出示两幅图

  请看第一幅图,这个图形是个不封闭图形,因为它首尾不相连。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第二幅图,这个图形首尾是相连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封闭图形。

  第三视频:理解“一周”(字幕)周长的定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刚刚我们知道了首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那什么又是一周呢?

  第一幅图中的红

  线就不是树叶的一

  周,因为它没有完全

  第四视频:出示标有红线的“三片树叶”沿着边线。第二幅图中的红

  线虽然从起点出发,

  但没有再回到起点,

  这样的也不能称为树

  叶的一周。

  而只有第三幅图

  中的红线既完全沿着

  边线,又从起点出发

  再回到了起点,围成

  了一个封闭图形,这

  样才是树叶的一周。

  第五视频:学习指导

  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的

  说一说:

  周长

  钟面一周的长度(出示两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就是钟面的周长

  片这节微课就到这里,你都学会了吗?谢谢大家的观看!

  尾

  教

  一节微课学习的内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是想在最短

  学的时间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加强,只是一个尝试,反

  思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研究和思考。

  配套学习资料:《认识周长》PPT课件

  制作技术介绍:

  本作品主要应用PPT进行录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

  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频。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一节《认识固体》公开课教案

  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固体的性质特征。2、知道不同的固体有不同的特征。3、知道不同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固体。2、能够按物体的形态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3、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混合的固体分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2、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辨析物体的形态来认识固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拿出一杯水问: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着什么?(水)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水是一种液

  体。你们还记得什么叫液体吗?(像水一样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叫液体。)那么装水的这个玻璃杯属于液体吗?(不属于)那又属于什么呢?(固体)。关于固体你知道些什么?2、既然同学们头脑中有这么多关于固体和液体的认识,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帮帮忙,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出示文具盒、铅笔、胶水、尺子、墨水、小刀、牙膏、和好的面、醋、可乐、眼药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把这些物体按液体和固体进行分类吗?3、小组讨论:把这些物体按照固体、液体分类。4、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分类。5、谈话:那么胶水、牙膏是不是固体呢,还是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既是液体又是固体。这就

  需要我们对固体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固体》。二、自主探究1、选用橡皮、文具盒、乒乓球、石头、玻璃杯等进行研究。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身边

  常见的几种固体一起来研究研究。同学们还可以选择自己身边的两种物品进行研究。2、提问:那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固体呢?要研究固体的哪些性质呢?要用什么方法进

  行研究?小组间先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方法多。(提示:在学习观察水的时候,所用的方法。)3、生进行讨论。4、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要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固体。5、生交流。6、小结:刚刚同学都说了很多观察的方法。用眼镜看、用鼻子闻、用手摸、还有用耳朵听等等都说的真好。那么,在观察之前,老师还有一些温馨小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幻灯片)(1、各小组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一名记录员2、其他成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3、观察员把观察结果告诉记录员,记录员做好记录。4、再选出一名汇报员,结束后向全班汇报。5、观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小组。)7、生活动,并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研究成果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呢?善于倾听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8、谈话:刚刚同学都观察了不同固体的特征,性质。通过刚刚的观察,你发现固体有哪些共同的性质呢?9、师生交流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的共同特征就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那么我们用这个标准来检验一下我们开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沙子会流动是固体吗?请大家把袋中的沙子倒出来观察一下,可以借助放大镜,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学生争论得出:水没有形状,沙子捻在手里小小的、圆圆的,所以水是液体,沙子是固体。水摸在手里滑滑的,捏不住,水是液体。沙子摸在手上硬硬的,捏到一个个小颗粒。沙子是固体。三、探究和好的面、牙膏是不是固体1、通过刚刚的观察研究,我们现在对固体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我们回到刚刚的问题,牙膏和和好的面是不是固体呢?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下,并说说你的想法。2、生进行交流。3、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好的面是怎么弄出来的?(面粉加水)妈妈和面的时候把面粉里加入一些水,成了糊糊状,所以说和好的面是水和面粉混合之后变成的。这样看来,和好的面就是水也就是液体,还有面粉就是固体混合形成的,我们就说是混合体。牙膏也是这么做成的,也是不同固体,液体的混合物。比如说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香料、甜味剂及其它特殊成分等等。所以我们说牙膏、和好的面是液体和固体的混合,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四、研究固体的混合和分离

  

篇四: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一、微课

  制作微课的思路

  1、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

  解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

  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

  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3、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

  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

  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

  人。

  4、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二、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

  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

  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

  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制作微课的思路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三、教学设计要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1、适合教学对象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2、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停顿”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的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是低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设性的。如果学习的对象是教师,则由于记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牢记.同时由于观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应适当圆滑、缓慢.3、微课教学效果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四、PPT设计1、内容设计

  制作微课的思路

  A:PPT是只要放核心内容,边末角的东西可以通过教师的嘴跟动作表达出来,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B: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C:PPT内容设计要有悬念性。D:布置反思2、版面设计A: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置教师画面。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C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D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3、美学设计A: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B: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C: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D: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

  E: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几张都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

  制作微课的思路

  五、录制与剪修

  1、录制要点

  A: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它杂物。

  B: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

  C:如果不习惯,可以让一个学生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

  D:不要录制课堂教学,原因看第一章。

  E:对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可以与学生一起录制视频放入PPT.

  F:特殊人群如教授聋哑学生则可以采用特殊的录制方式。

  G: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

  2、后期制作原则

  A: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不能通过初审。

  B: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适当调整。

  C: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视频格式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

  式

  

  

篇五: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借助对数函数动态图象首先分别得出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再以图表形式展示对数函数的主要特征同时在右侧显示指数函数特征形成对比并用辅助线标出两个函数性质的异同之后展示有关性质的空白表格提示学生通过填空总结知识最后显示完整表格

  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微课教学设计是依据学习者特征,对照微课教学目标,借助必要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综合考虑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内容选择和组织设计进行的精心安排。一般教学设计需要设计师生双边活动,而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基于单边活动。因此,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运用先进教育理念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下面以《对数函数的性质》一课为例,简要介绍高中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接触的新函数,也是重要的函数。学生刚学过指数函数,对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有了基本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指数级变化的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两者互为反函数。两种函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性质也有异同,相关知识容易混淆,教学时需要有类比两者性质、突出对数函数性质的辅助学习资料。

  2•设计思路

  本课以探究对数函数性质为主线,首先以实例视频进行微课导入,接着分析归纳指数函数性质,再通过深入探究对数函数图象,类比总结出对数函数的性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最后通过性质应用来巩固知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可交互的学习环境,渗透“做中教,做中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3•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首先出示对数函数解析式,展示基因研究、细胞繁殖、考古研究等与对数函数有关的视频,并突出视频实例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辅助显示动态函数图象。知识回顾借助指数函数动态图象,分别从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方面进行回顾总结。静

  态特征为“恒过点”和“图象始终位于x轴上方”;动态特征为“当0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单调递增”。最后以图表形

  式展示两个主要特征,并设问:对数函数有哪些特征?性质探究类比指数函数性质,尝试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特征。借助对数函数动态图象,首先分别得出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再以图表形式展示对数函数的主要特征,同时在右侧显示指数函数特征,形成对比,并用辅助线标出两个函数性质的异同,之后展示有关性质的空白表格,提示学生通过填空总结知识,最后显示完整表格。性质应用本环节从一般到特殊进行应用探究。首先分析比较

  logaM与logaN大小关系的思路,并指出两个对数值可看作同一对数函数的两个函数值;接着借助出题程序随机出题,先选定01

  进行类似分析。学习总结简要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从指数函数的性质类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再进行简单应用的过程。拓展作业给出学习建议,展示配套作业,供学生完成。为保证教学

  的延续性,显示二维码供学生扫描访问,学生可在线获取学习测试、学习反馈等拓展资料。

  1.效果反馈

  本微课可供高中学生使用,主要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微课图文并茂,素材丰富,内容简洁,易于学生学习,能有效达成目标。与微课配套的学习课件可让学生自主实验,提升自主学习效果。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学生使用本微课学习后,对本知识的认知水平明显提升,并对后续学习有促进作用。

  2.反思总结

  数学微课质量的优劣主要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依托信息技术微课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这种呈现方式虽比传统教学更具表现力,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微课教学设计本质上也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合理选择数学软件、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将枯燥繁杂的文字讲解变为丰富有趣的生动展示。以学生为中心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基于教师的单边活动,但最终是为学习者服务。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是评定微课质量的关键。教师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状况,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内容选择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尽量兼顾更多层次的学习者,让更多学习者乐于学习微课内容;在流程组织上要以学习者为主体,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

  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坚持实用原则数学教师选择微课内容时要聚焦学习者实际,最好专注于真实问题,并择优选择。比如,“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图象”比“对数函数的性质”易于理解,学习者更容易混淆的是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因此,设计微课时,如要在“定义和图象,以及•性质”之间进行选择,基于实用性应该优先选择后者。微课教学设计要立足学习者需求,不能将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移植,也不能只有简单的图文展示和语音讲解,这样的微课既不会得到学习者的认可,也浪费了设计者的精力。

  作者:王贵存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2]刘万辉.微课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篇六: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图形》

  设计者

  王静

  知识点来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设计时间

  2021年5月3日

  录制方式

  录屏

  适用对象

  一年级

  教学环□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巩固练习类□知识拓

  节类型

  展类

  1.教学思路

  立体图形是平面图形的重要的认知基础,通过设计“从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

  形”的操作活动,引入平面图形的学习,让学生在认识平面图形特征的同时,理

  解“体”和“面”之间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设2.与思维教学整合

  计

  思

  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活动中,我借助思维教学中的树形图,对学生的分类

  路结果进行整理。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树形图,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了全面的

  认识。“面”和“体”的辨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了能让学生能准确的理解,我将思维教学中的双气泡图引

  入数学课堂,通过直观的对比、形象的图示呈现,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

  教学过程设计

  环内容

  节

  画面

  时间

  片

  头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第1张幻灯片

  16秒

  一、认一认,回顾旧知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正

  文1、认一认:辨认四种立体图形,说出名称。讲

  第2张幻灯片

  解2、小结:这四种图形都叫做“立体图形”。

  3、摸一摸:每个立体图形上都有平平的面,

  初步感知“面在体上”。

  29秒

  二、做一做,把“面”请下来。

  1、想一想:立体图形的表面是什么图形?2、动画演示:依次出示四种立体图形,演示从立体图形中把面“请”下来的过程。

  第3至4张幻灯片

  66秒

  三、认一认,认识平面图形。

  1、认一认:辨认“请”下来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第5至6张

  2、看一看:观察“请”下来的面的特点,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征。

  幻灯片

  3、小结:这四种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4、比一比:借助双气泡图,对比“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异同。

  94秒

  四、分一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1、分一分:请学生对4个平面图形进行分类。

  2、交流探讨:借助树形图,展示三种常见的分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类标准,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第7至8张幻灯片

  3、比一比:运用双气泡图,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对比。

  140秒

  结1、出示课后小练习。尾(2、出示片尾。秒)

  第9至11张幻灯片

  33秒

  评价和反思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本节课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需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时间和空

  间,让学生在“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给图形分分类”等实践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帮助学生体会从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进而理解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活动中,我借助思维教学中的树形图和双气泡图,通过直观的对比、形象的图示呈现,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面”和“体”、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了辨析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24-8+1028+12×835+15-1224÷8×714+35÷717-24÷620×9÷3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2.反馈: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你是这样分类的。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你的意思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好的。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的?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你们说的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26382160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你会算吗?怎么算?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你想说?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你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那怎么办呢?请你来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你怎么知道的?哦,书本上预习的。那么是不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7.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二、探究学习【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过渡语:我们再次来到冰雪天地,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1.【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开业了,小王、小李、小陈3位叔叔相邀来玩,他们带了100元钱,还剩多少元?出示条件: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2.谁来为大家读一读题。3.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又是什么意思?过渡语:你们条件看的很仔细,知道了成人票每张24元,在半价就是24元的一半12元。4.那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自练本上。5.反馈:完成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暗示我。好的,同学们都完成了,谁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和大家展示一下。好,你来。6.【课件出示】

  

篇七: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微课教学过程教学阶段画面呈现文字说明上课教师知识点讲解词时间安排引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探索了三角形边的关系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哪些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微课设计

  微课名称

  学科年级模块课题

  哪些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P28第1、4题

  习题归属

  原图

  课标要求

  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并能解决比较开放的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解决巩固三角形边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有序思考的学科素养。

  学习者起点

  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内角的基

  水平分析础上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

  本习题内容主要是巩固三角形边的关系,并能解决比较开放

  学学习内容的问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本习题可

  需

  分析

  以承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有序思考的学习任务。

  求

  分

  根据学习起点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本习题的教学目标可以定

  析教学目标位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判断和问题解决,巩固三角形边的关系;

  分析二是经历思考与想象的学习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有序思考的学

  科素养。

  教学阶段

  微课教学过程

  画面呈现文字说明

  上课教师知识点讲解词

  时间安排

  引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探索了三角形边的关系,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下面三组小棒,哪些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

  20秒

  1.很明显答案是这样的。

  设疑解答

  为什么第(2)组的三根小棒不能

  摆成一个三角形呢?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因为三角形任

  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第(2)

  组中一、二两根小棒之和是

  1+2=3cm,跟第三根小棒一样长,

  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而(1)(3)

  两组中的三根小棒,任意两根小棒

  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的

  长度,所以它们分别能摆成一个三

  角形。

  2.我们再来看第(1)组的三根小棒,

  它们摆成的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

  角形呢?你知道这个三角形的样

  4分

  子吗?想一想,并比划比划。

  我们可以这样想:这里有两根一样

  长的小棒,都是4厘米,第三根小

  棒是6厘米,所以它应该是一个这

  样的等腰三角形,你比划对了吗?

  3.我们继续看这个等腰三角形:如

  果把底边6厘米的小棒换成其它长

  度的小棒,还可以是几厘米呢?你

  还能想象并比划出这些三角形的

  样子吗?

  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根据三角

  形三边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

  两边之和4+4=8cm要大于第三

  根小棒的长度。那么,8大于哪些

  数呢?答案很明显,如果第三根小

  棒长度是整厘米数的话,那么□中

  就可以依次填1、2、3、4、5、6、

  小结整理

  7,因此,题中6cm的小棒还可以换成1cm、2cm、3cm、4cm、5cm或7cm的小棒。你明白了吗?然后,我们再来想象与比划这些三角形的样子。我们可以从底边是1cm的三角形开始想象和比划,它们依次是这样的等腰三角形。你们的想象和比划,对了吗?最后,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三角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又是不变的呢?对!这些等腰三角形的样子发生了变化,但两条的腰长度不变,三边的关系也不变。

  如果第三根小棒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那还可能是哪些等腰三角形呢?如果它们的样子往两边继续变下去,又将变成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首先,我们运用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判断了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接着,我们想象与比划了第一组小棒摆成的等腰三角形的样子;最后我们有序思考和想象出换掉底边6厘米的小棒之后,其它等腰三角形的变化与不变。可见,我们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的习题,还要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有序思考、学会空间想象。再见!

  40秒

  

  

篇八: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冀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7课主题:淘气的小猫教学目标: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创作能力。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

  1:猜谜语导入课题2:了解猫的知识(多媒体出示猫的图片)3.教会学生用基本型概括猫身体的各部分,突破教学重难点(多媒体PPT)

  实施思路:1.通过PPT图片讲解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想象力。2.通过PPT图片讲解,教会学生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绘画,提高绘画能力

  《三角形内角和》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撕、拼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教学过程1.确定策略师:我们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因为180度的角是

  平角,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果是平角,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2.操作演示(1)先画一个平角,注意要画出平角的顶点。(2)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每个角的顶点与平角的顶点重合,相邻的边也要紧紧挨住。(3)最后观察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恰好拼成了一个平角。3.小结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四、设计思路本节微课是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基础。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微课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平角的特点,结合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对猜想进行了验证。“在此我提出拼角的方法,拿出准备三角形进行操作,从

  中获益,发展动手动脑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

  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学生也学会了转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主题:初步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钟面,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

  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

  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

  记录整时

  教学内容: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钟表。

  同学们,钟表这样大家底里的成员可多了,有手表、怀表、

  闹钟、挂钟、座钟等。

  二.认识钟面。

  除了电子表外,其它的钟表成员上都有一个画有刻度的钟面,

  下面我们就先认识一下钟面吧!钟面就有12个数、12个大格、

  分针、时针。

  三.认识整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四.记录整时。

  两种方法:第一种,数字后面加“时”字;另一种方法,数

  字后面上下点两个小圆点,再加两个“0”。

  实施思路:先让学生简单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和时针,在简单认识钟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整时,然后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几种题型讲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第三、四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会简单的估算。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这个时期儿童经常利用熟悉的经验进行思维运动。所以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分清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会进行验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的

  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设计思路与意图:本次视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归为三种类型,由易到难,分别进行讲解,并且拓展到常见题型的解答方法。特别强调学生易错以及难以理解等方面,对学习方面比较缓慢的学生尤为有效。

  微课使用建议:本视频课用于学生课前复习,也可用于特别学生指导,但用于最后考前复习资料效果最佳。

  学生体会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学生体会通过问卷星的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

  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习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学生体会调查内容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题目语言通俗容易理解,大家乐于答题。从中反映出家庭作业布置的一些现象,便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为应用了多种多样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练习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练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学习,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让孩子们更加乐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篇九: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中卫一小叶清芳在最近两年的教学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微课〞的亲密接触。以前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听说过〞和“知道〞的程度,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但在最近两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关于微课的各种培训,从中了解了微课的起源、制作过程、方法以及要用到的各种应用软件,观看了许多微课的视频,教学设计等,使我对微课有了新的认识。“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讲清楚,让观看微课的学生听明白,这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那么小学数学微课应该怎样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题要有的放矢,适合使用多媒体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它模拟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情景。主要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就某个知识点得到理解和掌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为微课的题材,微课的选题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疑难点,这样的微课才会及时为学生解惑,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比方在三年级学习的解决归一和归总问题时,学生总是把这两种题型混淆,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先求一份数再求总数,什么时候先求总数再求其中的一份数,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一问题作为一节微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有一道例题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种题目对学生来

  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因而微课选题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参加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大局部学生的判断是对的;还有的学生经常分不清楚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还会出现计算面积带长度单位,计算周长带面积单位的情况,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没能及时的消化,将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对这一内容进行微课教学,结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建立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非常关键的一环,当我们了解了学生的需求,那么选题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良好的选题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标要突出,指向要明确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微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短,因此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如在制作归一和归总问题的微课时,就可以使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说明这节课是结合线段图来解决归一和归总问题的,这样学生在微课一开始就知道了这节课的目标,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微课教学设计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微课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思路明确,使学习者容易接受。三.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语言要生动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任务中的实际完成局部,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微课设计首先要弄清知识点的归属,看看是讲述性比拟强的知识点,还是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还是方法与过程的演示。其次良好

  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要详细表达教学的内容,写好微教案,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好的脚本设计是一节好微课的根底,通常包括片头揭题、引入课题、主要过程、梳理总结、片尾结束等五局部。将这五局部进行精细化设计,用简洁的语言,严谨的思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在写微教案时,教师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心理学上来讲,教师讲课时如果能使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听起课来精神集中,记忆深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平淡、抽象,缺乏一种吸引力,学生听起来平淡无味,自然会印象浅薄,效果不佳。所以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幽默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姚亚琼老师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孙子算经〞中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微课由本班学生来配音,这样学生挺起了不仅新鲜,而且倍感亲切,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微课的设计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能让学生跟上老师教学思路,顺利完成学习。技术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具有无限的开展潜力。

  

  

篇十: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有一道习题是让数出格子纸上图形的面积单位个数而图形的占格有不满一格的情况我制作出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图形变换成规则图形的动画效果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了变化过程这是在纸上通过画一画等方法不容易做到的不仅学会了数面积单位的方法也学会了割补的变化方法成功了解决了难点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小学数学微课特点及设计策略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在疫情期间笔者基于对各

  因素的分析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上采用了三步教学模式即“线上集中微课学习、班级群中互动引导、个性化一对一答疑”,而微课是学生在此期间线上学习的重要资源。然后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以往教学实践中微课的特点、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微课录制经验提出了疫情防控期间微课的“八有”特点,详细概括出了疫情防控期间设计微课的“五要”有效策略,并用大量微课录制实例进行论证,最后对应用实践效果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微课特点、微课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一、背景介绍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放缓了走进校园的脚步,但是学生的学习确是不容拖延的,为了保证学生在家能够高效学习、学有所得。开学初,各级教育部门对“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做出了重要部署。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精神、我校也迅速做出了相应的工作安排。

  我所任教的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科,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线上学习的形式和效率、学习设备的普及性和便利性、少年儿童保护视力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在疫情防控期间我采用的是“线上集中微课学习、班级群中互动引导、个性化一对一答疑”的三步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微课是这段时间学生线上学习的重要资源。下面结合自己近来对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和微课制作经验对微课的特点、设计微课

  的有效策略等进行阐述。

  二、日常教学实践中微课的特点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微课的应用并不算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微课主要应用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得不多,还处于尝试阶段,制作的微课往往是以讲授和介绍新知识为主,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缺少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操作过程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基本停留在看的层面。(二)补充讲解课上教学中有时也会播放微课,这样的微课一般时间上会比较短,大部分都不足三分钟。这样的微课有时是针对不易理解的知识难点,往往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有时是针对一道过程复杂的难题进行讲解,由于步骤繁多也可以节省时间;有时是一段针对数学小知识、数学小故事的动画,为学生拓展一些知识面,也增强了趣味性。这样的视频往往是教师找到的一些视频资源,不是为了课堂教学而专门制作的。(三)微课比赛微课还有一个常见的用途就是参加微课比赛,这样的微课往往是教师为了参赛而制作的,目的性很强,甚至没有在教学中使用过。为了符合参赛的要求呈现出好的效果,教师常常着眼于技术上,会尽可能多的在微课中应用信息技术但是这样的应用不一定有意义甚至显得有些花哨,很多微课也是仅仅是针对一个知识点或环节录制的。

  三、疫情防控期间微课的特点

  疫情防控期间,在综合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网络学习的效率、学习设备要求等因素,我将微课作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载体。经过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我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不同于以往的微课,应该有它的特点:

  (一)有时限有容量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要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课时安排,浓缩每一课时中的精华,如果时间过短就不能完整地展现出每课的重难点,如果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视力健康,综合以上因素我将一节微课的时间控制在8到10分钟之间。这样既能保证教师讲清全课精华,又能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学习同时做到保护视力。(二)有讲解有练习和日常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课不同,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需要教师对精选的每课要点做出透彻的讲解,对易错点做出详尽的分析、对方式方法做出全面的总结,为学生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和漏洞。只教不练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内化知识和方法。所以在掌握了知识和方法之后,还要精挑细选些针对性强、层次性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学得精、学得清、学得透,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会用的能力。(三)有经历有操作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需要在“做”中感悟。就像新课标中倡导的: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1]。虽然是微课也不能单靠老师讲解,一定要安排合适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经历、在“做”中体验、在“做”中发现[2]、在“做”中沉淀,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有思考有表达学习数学当然离不开思考,学生在看微课时面对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先思后听、先思后做。小学生对于居家学习微课的方式还不熟悉难免会驻足在看的层面,那么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就要做好引导,比如教师应该用“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暂停一下先开动脑筋想一想”等语言加以提示,提醒学生要停下来独立思考一下,同时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除了有讲有练、有思有做之外,还应当有说有分享。用语言来表达知识是学习的较高层次,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需要借助语言表达来输出转化知识,因此在微课中还要设计说的环节,比如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讲讲计算过程、说说解题思路、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等环节都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使数学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四、疫情防控期间微课设计的有效策略

  如何设计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才能满足上述的“八有”特点呢?要保证学生“听得下、看得进、学得好”需要哪些设计策略呢?下面结合近来自己对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实例总结分享如下:

  (一)要精心设计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在家学习没有了和老师面对面的实时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创设有趣味的数学情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录制《口算乘法》一课时,我精心创设了“和小动物去旅行”的故事情境,通过帮助小动物解决数学问题学习了新的口算方法,又通过“摘水果”口算、“拔萝卜”纠错、“运白菜大赛”比较

  大小等灵活创新,层层递进的练习形式巩固了口算知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热情。整个微课同学们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愉悦地完成了新课的学习。

  在录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一课时,我创设了“收集智慧钥匙、开启神秘宝箱”的闯关情境,富有神秘感的情境令学生感到很新颖很有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唤起了学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成功地集齐了四把金钥匙开启了宝箱,从中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

  (二)要捕捉合适教育契机,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选取适当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更要对学生做好德育教育,也许就是一组图片、一小段视频、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在学生心中播撒下德育的种子。在教学《笔算除法》一课时,结合当前疫情,我出示了一组白衣天使身着防护服面戴口罩的图片,有的照片中医生的脸庞布满勒痕,借着此情景我创设了“帮医生分口罩”的问题情境:一盒有42只口罩,平均分给2名医生,每名医生分到多少只口罩?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笔算问题,同时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坚定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决心。在《笔算除法》这节课的几个学习环节中学生依次获得了“口罩、洗手液、酒精棉”等疫情必备物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一方面在闯关练习中感受到了趣味、获得了成就感,另一方面强化了防疫期间要做防护的意识,学生明白了做好防护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更是为国家出了一份力。

  录制《年月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年月日与生活的联系,我精心编排了一组颇具年代感的视频:分别是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香港回归祖国、北京奥运会开幕、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课后互动环节学生表示看后兴奋激昂,为祖国的光辉岁月感到骄傲自豪,激发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长大后为祖国争光添彩的信念。

  录制《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计算一家三口一年产生的垃圾量”,我顺势引导到:应该从我做起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生存环境良性发展。这道题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让环保意识自然而然的在学生心中生成。

  (三)要构建动手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3]。利用操作活动帮助探究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在微课中当然也不例外。录制《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时,在探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顺序这一环节时,虽然是微课我也没有直接告诉同学们四个方向排列的顺序是什么,而是让同学们在“转一转、想一想”地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发现排列的规律。我这样说道“站起来活动一下,听清要求和阳阳(课中的卡通人物)一起转一转,同时想一想一直朝哪个方向转的?“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同学们在跟随口令的转动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发现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这样自主发现得出的结论印象很深刻。

  录制《笔算除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42÷2的算理,我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小棒,经历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组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操作体验,在接下来的笔算过程探究中就能很好地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掌握笔算方法了。

  录制《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0.1,使分数和小数建立起联系,我大胆创设了“在一个图形中分一分、涂一涂表示0.1”的操作活动,给予学生机会去尝试、探究、生成知识。学生积极思考表示0.1的办法,逐步想到了要平均分、要选用规则图形。通过思和做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的道理和意义,从而逐步建立起小数概念,清楚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探索精神。

  (四)要恰当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知识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也能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时,我介绍了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方向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太阳的位置、年轮的稠密、树叶的稀疏可以辨别方向,夜晚通过北极星可以辨别方向,用指南针可以辨别方向,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里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课还留了一个课后实践活动:请辨别出自己卧室的东南西北面,如果有困难可以打开手机用指南针帮忙!通过这些知识和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也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又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课后实践活动:调查本班男女生最喜欢阅读哪类书籍(文学类、历史

  类、科普类、动漫类、其他),用复式统计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活动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居家期间电话或网络沟通联系感情的机会,也在应用实践中提高了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精心制作多彩课件、促进理解疑难问题在微课的制作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自觉性不尽相同,观看微课的学生面对的是屏幕,在课件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有意思的动画视频、悦耳的卡通人物声音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之一。另一方面在微课讲解中,通过设定一些运动轨迹、做出动画效果,动态演示讲解过程,能使面对屏幕的线上学习不枯燥、富有趣味,也能将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42÷2的笔算过程时,利用课件一步一步的动态演示小棒分解过程,同时配合竖式中每一步的笔算过程,在“出示、闪动、变色”中同学们看清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了每一步的含义,直观地理解了算理。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有一道习题是让数出格子纸上图形的面积单位个数,而图形的占格有不满一格的情况,我制作出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图形变换成“规则图形”的动画效果,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了变化过程,这是在纸上通过画一画等方法不容易做到的,不仅学会了数面积单位的方法,也学会了“割补”的变化方法,成功了解决了难点问题。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在探究用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时,在课件中我动态演示了用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铺满整个长方形的过程。在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在课件中演示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一边操作,一边填表记录。通过直观的对比演示学生推导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也理解了面积公式的意义。

  五、结语

  巧妙设计的微课给学生的线上学习做好了充分的保障。从几个月以来家长和孩子的反馈和实际学习效果上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微课环节虽然课的整体时间不长,但是在老师以趣引探、以导促学的设计理念下,学生做到了乐于看、乐于听、乐于思、乐于做、乐于学。学生时不时地按下暂停键经历着思考、探究、操作、分享的数学活动,从中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还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

  小小的微课,确有大大的作用。具备“八有”“五要”特质的微课让学生在家也能学得扎实、学有所获。在疫情期间我们没有低头,在学习期间我们并肩前行。这段特殊时期我们坚守着自己的教育阵地,帮助学生在别样的课堂中度过了一段有价值的时光。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会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篇十一: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长方体的特征》微课设计方案

  【学习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认识面、棱、顶点,掌握其特征。(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认识长方体,掌握其特征。(3)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习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掌握其特征。【学习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习形式预告】认识面、棱、顶点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认识长方体,掌握其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习过程】一、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指明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指明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二、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认识长方体。(1)长方体面的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相同。(2)长方体棱的认识。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因此我们可以将棱长分为3组。

  (3)长方体顶点的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我们把横着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把纵着的棱的长度叫做宽,把竖着的棱的长度叫做高。(2)随着长方体摆放位置的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总结长方体的相关知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三角形内角和》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撕、拼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教学过程

  1.确定策略

  师:我们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因为180度的角是平角,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果是平角,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2.操作演示

  (1)先画一个平角,注意要画出平角的顶点。

  (2)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每个角的顶点与平角的顶点重合,相邻的边也要紧紧挨住。

  (3)最后观察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恰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3.小结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是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基础。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微课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平角的特点,结合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对猜想进行了验证。“在此我提出拼角的方法,拿出准备三角形进行操作,从中获益,发展动手动脑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学生也学会了转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主题:初步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钟面,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

  记录整时

  教学内容: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钟表。

  同学们,钟表这样大家底里的成员可多了,有手表、怀表、闹钟、挂钟、座钟等。

  二.认识钟面。

  除了电子表外,其它的钟表成员上都有一个画有刻度的钟面,下面我们就先认识一下钟面吧!钟面就有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时针。

  三.认识整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四.记录整时。

  两种方法:第一种,数字后面加“时”字;另一种方法,数字后面上下点两个小圆点,再加两个“0”。

  实施思路:

  先让学生简单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和时针,在简单认识钟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整时,然后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几种题型讲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第三、四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会简单的估算。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这个时期儿童经常利用熟悉的经验进行思维运动。所以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分清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会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设计思路与意图:本次视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归为三种类型,由易到难,分别进行讲解,并且拓展到常见题型的解答方法。特别强调学生易错以及难以理解等方面,对学习方面比较缓慢的学生尤为有效。

  微课使用建议:本视频课用于学生课前复习,也可用于特别学生指导,但用于最后考前复习资料效果最佳。

  学生体会

  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学生体会

  通过问卷星的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习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学生体会

  调查内容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题目语言通俗容易理解,

  大家乐于答题。从中反映出家庭作业布置的一些现象,便于学

  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习

  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为应用了多种多样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练习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练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学习,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让孩子们更加乐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篇十二: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在微视频中教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的绘制方法而是在设计和播放过程中采取了窃窃私语左思右想等言行视频清晰地播放了教师在画体外的两条高的时候出现多向猜测反复尝试最终确定在对边延长线上作垂线是正解等详尽的流程这一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实际上契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循善诱与小学生产生的困惑相契合这一繁琐过程的演绎实际上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李军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3期

  新时代是科技信息的时代,也是尽情展露风采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营销等,正在诠释着“微”概念。这一信息时代的新产物也先后走进了教育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其用时短、内容精、可复制、可重复播放等特点,成为素质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新课改打开了新视窗,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教育方式拓展出新渠道,这一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并能够让学生适应,发挥其最大作用和价值,关键是教师的设计是否妥当,是否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就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做一浅谈。

  一、初次触摸——前期准备引入微课做好铺垫

  预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前奏,也是学生初次接触教学内容的预先准备。将微课引入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的时候,既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主要基本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于微课设计,不是统一划之,而是要有针对性和精确性,并且要根据最基本的知识来设计和制作微课,而不是在学生还没有了解和掌握好基本知识就设计有深度的教学内容。预习阶段以基本知识为设计和制作微课的出发点,教师设计这一节课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授课之前进行观看,从而初次接触授课内容,做浅层理解。如,在教学“认知三角形”一课前,教师首先要理清楚这一节课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若干知识点,如,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底和高、定义等,通过有序的展现,以及在每一知识点中都加注图注,或者是旁白配音,打上字幕,可以帮助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各自的脑海之中能够架构起初步的知识框架,以期在正式授课时做好进一步的丰富和细化。在预习阶段设计和制作微课,教师要把握童趣性和启发性,巧妙引导,激趣生思,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得思维启迪。

  二、达到目标——授课过程引入微课弥补不足

  当然,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微课的作用不仅仅止步于预习和学生的课前自学。将微视频穿插到授课过程中,能彰显出微课独特的功能,聚焦一个问题,采用随机播放,根据学生所需循环播放等,对突破重难点等具有不可言喻的推动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带领学生理清思路,更为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认识三角形”一课,课前的微课设计只是从基本知识的浅层理解上展开的,而当教师讲完基本含义如“三角形的高”后,下一步引入的是“如何理解钝角三角形,如何绘制它的三条高?”在微视频中,教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的绘制方法,而是在设计和播放过程中,采取了“窃窃私语”“左思右想”等言行,视频清晰地播放了教师在画“体外”的两条高的时候,出现多向猜测、反复尝试、最终确定“在对边延长线上作垂线”是正解等详尽的流程,这一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实际上契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循善诱,与小学生产生的困惑相契合,这一“繁琐”过程的演绎,实际上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当遇到一些难度比较高的习题,教师就要在课前制作好微视频,在授课时进行播放引领,从而引导学生从完整的解题步骤中获得启发,并能够进行思考,理解其解题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难题解题方法步骤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能够边看边思索,边分析、归纳自我的错误所在,及时纠正,同时无形中强化了自我认知。

  三、拓展视野——延伸知识引入微课促进探究

  当数学课堂进入尾声,不是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而是还需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延伸,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待跟进和点燃。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到了课堂结束之际,教师又播放了

  一段微视频,各种各样有趣的直角画法,使得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画直角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对直角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同时也激发其动手画直角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活动经验,也拓展了学习思路。课堂尾声的微课设计,既是留给学生意犹未尽的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还不断地埋下深层探索的伏笔,与课堂数学知识相连的后续的数学教学内容,实现了传统课堂与现代微课手段的融会贯通,互促共进。

  四、因人而异——选择设计制作微课提高效率

  就小学生来说,年龄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微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针对低年级学生,其观看微视频的自律性和自主性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和衔接,借助家庭资源来帮助学生在自主环节完成微课预习部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尽量穿插动态的、呈现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微视频,则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微视频对他们来说不再陌生,甚至可以自行操作,教师需要将知识点讲授与思想深度结合起来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当然,微课的运用,是为了能够普及化,让不论处在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根据难题讲解、重点详解的微视频,反反复复进行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学会提炼和归纳,纠正自己的错误解题思路,拨乱反正,让思维更为清晰和规范,从而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总之,当微时代来临,不仅是给世界带来了新变化,也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元素,精心设计制作,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把新鲜感变成具有质感的理性思索,做更远更长的规划,做更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的微课介入,从而让现代新型元素为数学教学带来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编辑郭小琴

  

  

篇十三: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微课设计思路怎么写

  微课程是近几年随着翻转课堂出现的一种教学形式。最初是指教师录制好的用于学生自学的微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视频学习,然后课堂上再就有关难点和视频作业进行交流。所以设计微课程,必须明确微课程设计的目的,那就用于学生自学。传统课堂教学上课前要写教案,微课程使用之前也要撰写好设计思路。

  工具/原料:相关学科教材,教参,ppt,录像工具

  方法/步骤

  1.说明微课制作的目的。微课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说清你设计的目的是用于学生自学,用于课前预习,用于课堂插播,还是用于课后作业。

  2.说明选题思路。也就是要写清你选什么题目和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微课程题目要求有二:一是要小。选定的题目在5到10分钟内能够学完。微课程精髓在于小。题目太大,时间就会太长,这样不利于控制学生兴趣。因为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二是要准,也就是要准确扣住学生学习难点和重点。为此,制作微课前最好要做一些调查。下面是选题思路撰写示例:

  3.介绍教学手段。也就是说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来上课。微课程和一般课堂教学手段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微课程主要给学生讲解知识点,以生动有趣的例子、故事、动画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所以一定要精选那些适合微课程的教学手段,比如ppt展示,动画、电子白板等等。

  微课设计思路怎么写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4.设计微课程教学范式。微课教学步骤不像一般课堂教学那么复杂,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说有的话,简单地说就是“导入——讲授——操练”。根据任务的不同,微课教学形式上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讲解式、探究式、自问自答式、情景故事式、教学实录式、实验式、朗读式等等。

  5.摄录工具和摄录设备的准备。比如你打算用电子白板还是用普通黑板,用多媒体教室,还是用普通教室。用录像机还是手机。录制前这些都要准备好。

  微课设计思路怎么写

  6.录制方式。微课录制方式一般有:第一,ppt展示模式。用ppt讲解然后通过适当的形式录制下来;可以只出现画面不出现教师,也可以都出现。第二、讲课模式,教师和平时讲课一样,然后录制下来;第三、情景式。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将知识点转化为故事或者剧本进行拍摄。

  注意事项

  不同的微课程有不同的微课思路,所以在设计微课思路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安排最适当的教学范式。

  微课程制作最好序列化,比如一篇课文可以制作几个微课程,同时注意微课程之间的衔接呼应。

  

  

篇十四: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浅析数学微课选题设计的类型与策略

  摘要: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本文从微课选题的三种类型——“知识型、习题型、方法型”入手,就选题过程中的“目的性、实效性、启发性”及其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类型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微课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一门教学课程,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点,强调创设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制作之前,选题必须经过可行性分析和严密的诊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数学微课选题的类型与策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微课选题设计的类型

  (一)知识型微课:紧扣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内容

  知识型微课是微课选题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某个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

  1.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所谓教学重点,就是一节课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基本概念的形成、公式、原理的推导和运用、各种技能技巧的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等。案例1:选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中,紧扣教材内容,并将教学重点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2.激活思维,突破难点教学难点主要产生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一般来说,抽象程度高、结构比较复杂、知识综合性较强,以及需要运用新的观点或思维方式来学习的知识内容为教学难点。案例2:选题《圆锥的体积》

  

  教材编排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强调圆锥与圆柱必须等底等高。

  本课属于“几何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难点部分。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的推导方法,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注重方法,消化疑点教学疑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疑问之处,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对教学内容本身尚未完全消化所引起的疑问;另一种是对教材本身已经理解,但从学过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疑问。案例3:选题《分数除法的简单应用》本节课主要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也就是分数除法的简单应用。这与之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即分数的乘法计算比较类似,初学阶段容易引起学生的混淆和困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析等一些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步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二)习题型微课:优化解题技巧,助推发散思维

  习题型微课主要通过对一道习题、考题的分析、讲解或某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建构。

  1.精讲精练,突出考点。精选例题进行讲解剖析,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兼顾复习、提高功能,同时适当地对部分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归纳、总结,起到巩固、升华的作用。案例4:选题:2011年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试题:如图,把一个高为12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道题目涵盖的知识面较宽,既包括圆柱体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涉及长方体的体积以及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圆柱体之间诸多的对应关系。教师在剖析考题时,需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做好铺垫。2.变换题型,训练思维题型的变换主要是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一题多变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揭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一题多解是多角度的考虑同一个问题,找出各方法间的关系和优劣;一法多用其目的是求得应用范围的变化。加强题型变式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

  

  案例5:选题:1/2+1/4+1/8+1/16

  在渗透数形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果再加1/32结果是多少?

  再加1/64呢?这个问题难度不大,紧接着问:如果再加上1/96呢?学

  生很可能会掉入预设好的陷阱中。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数据再

  次进行变换:1/3+1/6+1/12+1/24,能借助数形结合完成吗?结合前面

  的步骤,再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

  此类题型的长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发现和揭示问题的

  本质,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

  3.复习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如果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专题复习则是“点睛”。专题复习包括单元复习、学

  期复习和毕业复习,是系统、完善、深化学习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数学

  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6:选题《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呈现如下表格:

  平面图形

  周长

  文字公式

  字母公式

  面积文字公式字母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圆

  此表几乎将小学阶段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囊括其中,学生在填表过程中,

  通过联想、对比、分析,知识体系迅速建立,对此类知识的理解立即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方法型微课:重视探究实践,渗透数学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为“业”之精髓,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其关键

  就在于得其中之“道”。而这个“道”就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著作《爱

  弥儿》中提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

  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1.交流探究,建构数学思想

  在课堂设计中,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鼓励学生在探究中交流,交流中

  思考,思考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精髓。

  案例7:选题《表面积的变化》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过程,探索并发

  

  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各小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填表、讨论、归纳、验证等活动,总结出规律,初步感受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

  通过探究过程的引领,将“表面积问题”数学化,学生逐步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并形成一定的思维意识和数学思想。

  2.动手实践,渗透数学方法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的,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具体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把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把原来的潜意识运用逐步变为显性的有意识运用。案例8:选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调查并计算“本班同学家庭中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通过活动步骤和方法的提示,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调查实践活动,用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获得统计结果。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将“电话电脑的普及率”转换成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分小组继续开展类似的调查统计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渗透概率统计和随机思想的数学方法。

  二、微课选题设计的策略

  要制作一节好的微课,首要前提就是选题设计。一节微课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问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重点强调、或是难点突破、或是教学反思、或是生活思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抽象的、急需亟待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老师而言,微课选题设计的关键之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思想。

  (一)以知识型微课为平台,突出目的性

  与传统课堂相比,知识型微课短小精悍,甚至没有系统的教学流程,但教学目标明确,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学生的辅助学习中常常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选题目的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或因人施教,注重教法、学法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知识型微课则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是受制于学生,根据学生在传统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实际需要选择课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显然,知识性微课的选题更具目的性。2.流程精炼化传统课堂时长约40分钟,教学流程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新课引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可对不少学生而言,

  

  要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司空见惯。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课堂专注时间通常只有5-10分钟,而微课正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人性化角度出发,将传统课堂的精髓提炼出来,时长设计一般5-8分钟。正因为微课的短、小、精、趣,才受到热捧,成为学生课外学习重要的资源宝库。

  3.目标明确化传统课堂教学流程包括“新课引入——新知探究——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遵循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面面俱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学习效果适得其反。微课程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关键之处就在于“微”字,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案例9:选题:《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思路及策略:首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再引导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最后通过精选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增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结论的理解。整个设计过程精炼流畅,目标明确,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等过程,充分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以习题型微课为突破,体现实效性

  习题型微课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习题课,传统的习题课往往存在松、散、拖沓等缺陷,有时候学生上黑板演算可能消耗掉半节课的时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微课则完全克服了上述缺陷,不但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还能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发散性思维。

  1.有利于分层教学传统习题课的练习题一般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同时兼顾两头,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时间上的一种浪费,得不偿失却无可奈何。借助习题型微课学习时,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微课程,对症下药、各取所需。2.有利于强化考点这一类型的微课在中学阶段较为常见,小学阶段针对疑难问题同样适用。教师通过分析题目中的考点,以及该题目中蕴含的知识体系和智力价值,并合理地进行拓展和延伸,真正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有助于拓展思维传统数学课堂重视双基教学,体现“大众数学”思想,而习题型微课更注重个性化提升及发散思维的拓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思维渗透,紧扣学生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助推学生思维。4.有助于建立体系

  

  如果说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则是“点睛”,复习是完善、深化、提升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习题型微课选题设计时,可以根据某个知识点设计出复习专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0:选题:如图表示配制一种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1)这种混凝土的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配制的?(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要多少吨?(3)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又增加了多少吨?设计思路及策略: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设计思路及策略:球从高处落地会反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首先根据生活现象问题化:“反弹的高度与下落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呢?”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通过实验来分析问题的愿望;再结合示意图,简述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分别记录相应的每组数据,逐步发现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这正是将要研究的问题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还帮助学生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微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制作一节成功的微课,仅仅关注选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从模板设计、ppt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评价反馈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微课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课堂教学,只能满足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涂荣豹,季素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黄建军,郭绍清﹒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4]张秀花﹒亲历数学化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J]﹒小学教师培训﹒2013﹒5﹒

  

  

  

篇十五: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倒数的认识》微课程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名所教课科电子邮件单位名称

  臧士东

  联系电话

  数学

  所教课段

  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主题名称选题企图内容根源合用对象教课目的

  微课程信息

  倒数的认识

  (请在此处说明为何选择这个主题来做微课程)经过倒数的认识的学习,用信息技术解说倒数的数学观点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感觉数学的研究方法,拓宽学生思路。同时设计成微课让学生提早自主学习,节俭了课上研究的时间,也填补了研究方法的单调性。(在此处注明选自哪本教材中的哪一部分或许其余出处)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上册55页,倒数

  (请在此处注明学科、学段)

  小学数学五年级

  1、明确倒数的定义,知道什么样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培育学生察看、思想、猜想、推理、考证的能力。

  2.学会倒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计算方法计算有关倒数。领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课前预习□课中解说或活动□课后指导□其余

  教课用途

  知识种类11制作方式(可多项选

  择)

  (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

  在课前,部署学生观看本微课视频,学生经过观看视频,联合视频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并达成课后练习。在讲堂上集体回首提高,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关于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能够集体再观看微课视频。

  □理论解说型□推理演算型□技术训练型□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感情感悟型□其余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动画□其余

  估计时间

  (不超出10分钟)大概6分47秒

  微课程设计

  教课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详细描绘微课程的全部环节)一、导入:利用分数乘法。察看两个分数相乘,乘积为的两个分数之间的关系导入倒数的定义。二、研究学习:解说倒数的定义,理解倒数的意义,并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企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何要这样安排或选择)1微课出示一组两个分数相乘,乘积为1的分数乘

  法算式,让学生察看,为解说倒数的定义做铺垫。经过分数乘法算式解说学习倒数的定义及其数学意义并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经过倒数的定义及其意义,解说学习如何求一个数的

  倒数。

  2经过练习及其解说,让学生明确求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理解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经过解说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再经过练习及解说,让学生学会计算倒

  数的方法,并明确1的倒数仍旧为

  1,0没有

  倒数。

  设计亮点:

  (请你从教课方法、事例选用、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余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出300字。)亮点1:知识点单调,切合微课程的特色。整个过程都是环绕倒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睁开,表现创建情境、提出问题、频频考证,总结规律、灵巧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微”而不“碎”;亮点2:创建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想。经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前学习,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经过多种方法考证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想。亮点3:教课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出色风趣,启迪指引性强。活动形式灵巧多样,切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活动方式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反应或共享沟通。

  《倒数的认识》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见告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睁开学习,并说明与讲堂教课的连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经过微课学习,明确倒数的数学定义及其意义。2.经过微课学习,学会计算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经过学习,明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若有其余有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数学课本,微课程资源、任务学习单。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详细要求或建议)1、在观看微课以前,建议第一阅读教材,再联合教材的学习进行微课学习。

  2、观看微课中要踊跃思虑,实时记录学习中不理解的地方,依据计算倒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考证。

  4、仔细动脑做课后提出的练习,实时稳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修业生达成的任务、测试或思虑题列在此处)看微课以前请思虑:前面学习的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如何的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坚固掌握倒数的数学定义,娴熟计算一个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疑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推荐访问: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思路 数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