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调研】温州市畜牧兽医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精选推荐】

温州市畜牧兽医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2009年,我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畜牧业政策,着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化管理以及畜产品质量的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调研】温州市畜牧兽医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畜牧调研】温州市畜牧兽医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精选推荐】



温州市畜牧兽医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畜牧业政策,着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化管理以及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取得可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养猪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全市已建成(在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14个,总投资3.5亿元,新改扩建栏舍20万多平方米。2009年全市存栏生猪83.81万头,同比增长7.46%,出栏肉猪117.86万头,同比增长1.76%,其中母猪存栏9.42万头,同比增长41.23%。生猪自给率大幅提高,2009年比2007年新增存栏母猪4.82万头,新增生猪出栏6.64万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生猪供应过于依赖外地的局面,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了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

二是排泄物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根据省政府确定“811”新三年环境整治计划,今年我市254个规模化畜禽场排泄物治理任务列入市、县政府和农业部门的一类考核目标,目前已按时完成,同时完成了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治理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动物防疫长效化机制建设顺利推进

积极创新、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免疫模式,全市50%以上乡镇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政府购买服务(如组建畜牧社区服务机构、成立动物免疫机动队,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强化了动物产地、屠宰检疫工作责任机制,全面推行了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动物防疫的长效化机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有效提高了防控效果。全年没有发生确诊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了疫情的平稳势态。

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展了饲料、兽药及畜产品安全、生鲜乳三大整治行动;组织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专项整治、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流通环节动物及动物产品专项检查行动、“迎国庆、保安全”动物卫生监督等四项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违法案件29起,罚没款76079元,市本级已立案3起,结案3起,监督整改轻微违法行为15起。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政策,积极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2009年,我市在建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4个,在建省级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29个,在建市级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61个,市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项目14个。据统计,截止200911月,我市国家、省级财政到位资金1055万元,地方和养殖户自筹4528万元。已到位的资金主要用于栏舍、管理房等土建工程、仪器设备购置及种猪引进等建设内容。市级生猪建设项目有58个场(小区)通过了市级财政、农业部门专家组的验收,项目建设总投资9008万元,其中地方和养殖户自筹7008万元。总占地面积411.3亩,新改扩建栏舍86033平方米,购买定位栏3695个,产床1621张,保育床901张,引进母猪5567头,新增出栏肉猪10220头。此外,我市全面启动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今年全市投保能繁母猪5.8万头,投保率约82%,投入保费348万元。

今年我市符合补助条件的后备母牛4715头,各级财政共补贴235.7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66.7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69.04万元。全市已申报14个市级标准化生态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以及良种后备母牛养殖补贴、挤奶机械补助等。全市布局了5个奶牛人工授精站(点),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奶牛良种冻精供应网点及推广服务体系,并聘请人工授精技术人员,配备专车、液氮储藏灌及专用的小型人工授精设备,在24小时内为奶户上门服务。

切实帮扶,大力发展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产业。今年我市列入省发展食草动物项目的6个久发达乡镇、46个村建立了35个科技示范户,发展一般示范户357户,共存栏山羊7000头,肉兔8858头,出栏山羊1455只,肉兔17121只,实现销售收入147.12万元。

同时,在全市开展了创建百家健康养殖示范场活动,今年全市已认定了56家健康养殖示范场。继续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今年全市新增各类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合作组织总数达到180个,吸纳了4300户畜禽养殖场户参加,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清洁生产,大力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根据省政府确定“811”新三年环境整治计划,今年我市254个规模化畜禽场排泄物治理任务是市、县政府和农业部门的一类考核目标。我市各级农业部门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244家规模化畜禽场按时实施了沼气工程等3种模式的治理,另外10家由于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停产,由当地政府部门强制拆除。该项工作实施后,今年全市共治理存栏猪、牛分别为67279头、918头;项目建设总投资2410.09万元,建设储粪池和厌氧池30479立方米,新(改)建雨污分离设施(包括改造的沟渠)76349米,改建栏舍43653平方米,建堆粪房7256平方米,配套农田果园鱼塘等16087亩。各畜禽场治理后基本达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实现了粪便、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同时,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履行温瑞塘河畜牧业整治的相关职责,做好规划、督促等工作。目前,全市大部分乡镇(街道)已完成温瑞塘河畜牧业整治任务数,各地乡镇(街道)陆续进入畜牧业整治扫尾阶段,28个乡镇(街道)共完成767户养殖点(132537头牲畜)关、停、迁、转治理工作,其中鹿城区完成167户(21809头)、龙湾区完成26户(1365头)、瓯海区完成513户(96478头)、温州生态园完成14户(1775头)、瑞安市完成47户(11110头)。

三、落实措施,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一是加大免疫力度。下发了《2009年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及计划免疫任务的通知》,制定了免疫方案,落实了全年的免疫工作计划和免疫任务。特别是创新、推广防疫工作模式,各地都进展良好。永嘉、龙湾、洞头等地在畜牧社区服务模式基础上实行新的创新,相继组建了县域动物免疫机动队,重点帮助那些畜禽养殖量多,免疫任务又重,兽医人员缺乏的乡镇做好免疫注射工作。洞头由县畜牧办公室、乡镇政府与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三方签订动物免疫协议,将免疫工作全部交由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承包,采取畜牧部门监督管理、乡镇组织实施、企业承包独立运行的方式,并实行了全县统一服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安排经费、统一档案管理、统一佩戴免疫标识、统一时间开展免疫的“六统一”动物防疫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模式也已在全市超过半数的乡镇中得到推广。瑞安、乐清、瓯海、龙湾、鹿城等动物防疫经费预算相对较充足的市(区),都在村级设立了动物防疫员,专门从事动物集中免疫工作,政府按照辖区内的免疫数量,折算成工资给予专项补助。全市的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显著提高,在全省前三季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评估排名中,我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猪O型口蹄疫和牛羊O-亚Ⅰ型口蹄疫免疫任务已完成全年计划的79.87%114.21%177.08%,分别排在第10、第3和第1位,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基本达到100%

二是强化督查和抗体监测。全年开展6次全市性的防疫工作督查,重点检查各项防疫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存在较大隐患的及时下达整改意见。同时加强抗体监测,全年共监测生猪O型口蹄疫样品8553份,亚洲I型口蹄疫样品443份,高致病性禽流感样品9650份,猪瘟样品7985份,新城疫样品4076份。还组织开展了3次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集中监测活动,共监测鸡血清样品357份,鸭血清样品242份,猪血清样品484份,奶牛血清样品110份,羊血清样品30份,对检测出不合格的场点给予及时告知,组织补免。

三是加强奶牛“两病”净化和流感防控。贯彻落实省畜牧兽医局有关防控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下发《关于做好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及时认真制定监测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专职人员和监测经费,于9月底前全面展开奶牛“两病”的普查和监测,并做好奶牛的“两证一簿”的发放和登记工作。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患病奶牛的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工作。从5月初开始,针对当时全球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形势,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及时行动,严密防范,构成了防控工作的安全屏障。五一节假日刚刚结束,市府分管领导和分管秘书长就专题听取畜牧兽医部门的汇报,并就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作出指示。市畜牧兽医局立即组织成4个督查组,分别由四位局领导带队到各县督查工作。同时,成立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按规定途径上报疫情信息。

四是强化防疫项目建设。市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项目设备采购方案的拟定、实验室布局设计、实验台柜、仪器设备及装修工程的招投标都已经完成,实验室装修工程也基本完工。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县(市、区)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也都已完成。继续强化省、市级动物防疫示范化乡镇创建活动,已建成(并验收通过)9个省级动物防疫示范化乡镇和14个市级规范化乡镇。

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动物检疫

一是周密部署、完善制度。制定并印发了《温州市2009年动物检疫工作意见》,明确今年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的目标任务,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通知》等11个文件,全面部署动物检疫各项工作。建立了产地检疫源头责任管理制度,健全了屠宰检疫工作责任制,公布了全市“动物产地检疫源头责任管理”责任人名单和生猪等动物定点屠宰厂(场、点)屠宰检疫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全面推行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全市合理设置第一批182个动物检疫申报点,统一规范申报点标牌、标志、公开栏、公示牌设置,并向社会公开检疫内容和要求。明确出县境交易动物必须凭有效产地检疫证明换发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强调屠宰场或交易市场驻场检疫员严格实施入场验证查物和产地检疫制度,要求我市出栏的无有效检疫证明的活畜禽不得进入屠宰场屠宰和交易市场交易,应退回原产地重新进行检疫,禁止在屠宰场和交易市场实施产地补检行为。

二是加强流通环节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积极开展与调入我市动物、动物产品重点输出地的产销联防协作工作,组织人员赴省外进行实地联防考察评估,确定并公布了22个动物和动物产品产销联防协作区域名单,作为我市动物和动物产品调运备案范围,并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大力推行“全省调入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监管系统”,全市7个县(市、区)和市本级已经启用该系统,其中,鹿城、瓯海、苍南、泰顺等地使用效果较好。积极探索动物、动物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对县境内业经检疫合格、具有大额有效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在分销(分运、分宰、分储、分加工、分批次批发和零售)环节实施凭证分销管理制度开展试点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市调入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通监管秩序。加强公路、铁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动物及其产品报检(验)中心的管理,对进入我市的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车辆实施监督检查,认真验证查物,把好流通环节监督关口。1月至11月,检查站共检查食用动物产品10429吨;皮张1716吨;报检(验)中心共查验生猪100.0591万头,食用动物产品8.3145万吨。强化跨省调运种用、乳用等动物监管,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及监管工作的通知》,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和宣传活动,规范跨省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过程中的检疫审批、进场隔离等工作,降低国内异地违规引进乳用、种用动物造成动物疫病传入和传播的危险。

五、强化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督促各地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严格落实日常检查和巡查制度,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记录、执法办案制度和重大案件讨论制度,推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

二是牵头组织全市饲料、兽药及畜产品安全、生鲜乳三大整治活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蛋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贯彻执行农业部第1224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开展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重点监管和巡查。完成饲料企业审核5家;出动检查人员1200多人次,整顿无证企业3家。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发放,目前为止我市共发放生鲜乳收购许可证7个。

三是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省经贸委等七委(厅、局)《关于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共组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200多次,出动人员814人次,检查规模场242个,散养户287个,屠宰场42个,市场31个,查处案件3起。贯彻落实农业部《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部署,开展了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此外,开展了流通环节动物及动物产品专项检查活动和“迎国庆、保安全”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活动。

四是严格动物卫生案件的查处。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29起,市本级已立案3起,结案3起,监督整改轻微违法行为15起。

五是严格实施各项行政许可审核。根据饲料管理条例和办法的规定,认真组织饲料生产企业设立的现场审核工作,并受省饲料办的委托,组织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现场审核工作。全年共审核通过饲料企业3家、饲料添加剂企业1家,动物源性饲料企业1家,审核未通过企业1家。

在落实以上各项工作中,我们有以下3点比较深刻的体会: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畜牧业发展工作及视察畜牧业。市委书记邵占维、市长赵一德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就畜牧业工作作了专门部署,并率市有关部门到文成、乐清等地视察畜牧业。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德康多次实地调研和召开会议部署畜牧兽医工作,并专题听取了我局班子工作汇报,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畜牧兽医系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二是政策驱动力度大。受到从中央到地方扶持生猪政策的鼓励,我市工商资本投资畜牧业十分踊跃,新建的标准化、生态化猪场(小区)有75%由工商资本投资。

三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理顺了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各地工作有不少新举措,特别是一些难点如畜牧业用地等有所突破,乐清、永嘉、瑞安等地都推行了备案制度,平阳结合农业功能区建设保障了畜牧业用地需求。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的畜牧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畜牧业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我市的畜牧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转型升级任务很重。除生猪产业近年来得到发展提升外,我市的奶牛业、家禽业等还处于粗放式、数量型的发展阶段,蛋鸽、兔等特色产业也面临做大做强等问题。同时,畜牧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科技贡献率仍然不高,畜牧场的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部分地区重视不够,疫情隐患难以完全消除。由于近年动物疫情相对和缓,一些地区领导和部门对防疫有所懈怠。一些基层领导没有亲自抓防疫工作,导致一些地方和饲养场户的动物免疫合格率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是零,且整改措施不力。不少地区动物产地检疫不到位,定点屠宰场入场查证验物把关形同虚设,交易市场检疫监督流于形式,很难有效堵塞外来疫源。

2010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驱动、市场调节和科学发展的原则,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深入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深入推进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长效监管,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市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抓好五大行动:

一、生态畜牧业促进行动

1、制定畜牧业产业功能区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根据我市畜禽粪便总体负荷量和承载能力,结合各地特色和温瑞塘河、珊溪库区畜牧业治理的要求,制定畜牧业产业功能区规划,把发展畜禽业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利用规划破解用地难题,利用规划推进种养结合,进一步实现牲畜上山、水禽下田、园地养鸡,拓展生态畜牧业发展空间。

2、提升生猪产业层次,促进生猪养殖现代化。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有关扶持生猪生产政策,继续建设50个起点高、档次高、标准高、设施全的农牧结合适度规模猪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生猪生产体系。加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大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力度,在乐清、永嘉、文成、平阳等县试点成功基础上,向全市规模猪场推广,加速猪种改良、推动联合育种、节约饲养成本和减少猪群疾病传播。

3、调整优化结构,发展特色畜牧业。我市的奶牛、家禽业产业规模较大,但饲养规模小、设施差,饲养技术落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要结合畜牧功能区建设,争取政策支持,调整优化结构,扶持提升规模,促使向生态化、标准化养殖转型升级。同时,要拉长蛋鸽、兔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支持熏鸡、鸭舌等产业做强做大品牌,争取继续落实5-6个山区海岛草食动物项目,全面发挥我市畜牧业的特色优势,增加养殖业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

4、继续抓好排泄物治理,促进清洁生产。完成全市400个猪存栏100头、奶牛2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力争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超过85%。继续抓好温瑞塘河和珊溪库区畜牧业整治,保护生态环境。

二、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行动

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行动,是推动现有牧场的改造升级,全面促进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提高动物防疫能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畜牧兽医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

要认真总结2009年创建行动经验,通过抓典型树样板,在饲养、防疫、检疫、产品安全等方面落实一系列标准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康养殖示范场长效管理机制,建成100家(包括已建成的56家)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

对已经认定的示范场进行授牌表彰,允许其产品使用特定标识,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优先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优先安排项目支持。从而切实发挥示范场的创建积极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优良品种的引繁基地、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新型农民的培育基地及农科教的结合基地。

三、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行动

要按照省里有要求,把加快培育以合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作为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今后一段时期畜牧兽医工作的牛鼻子来抓。

继续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养殖户联系紧密,有效实现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合作社,并探索合作组织内部新的各种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合作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养殖户走向市场。

在现有养殖为主的合作社的基础上,鼓励养殖业主与屠宰加工、饲料、产品经营等主体联合组建合作社,鼓励单纯养殖合作社向饲料供给型、技术服务型、加工型、产品营销型等专业合作社发展。

在规模场联办屠宰场、加工型龙头企业办基地、合作社办加工等方面探索出产业化经营形式,抓出试点,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畜产品的新型产业体系。

四、动物疫病防控提升行动

1、建立健全免疫机制,提高免疫密度。全面推行“社区服务、临时聘用、专职兽医、联合防疫”等不同形式的动物防疫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尽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且满足防疫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以完善防疫台帐管理为措施,不断规范动物免疫程序,建立起县、乡两级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畜禽存栏和免疫动态信息数据库”;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本地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与方法,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2、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技术支撑平台。集中力量抓好市本级重大动物疫情预警与指挥体系、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等“十一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督导各县(市、区)按时完成相应项目建设任务。继续对9个乡镇立项建设市级动物防疫规范化乡镇,完成三年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市、县、乡三级疫苗冷链管理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3、加强流通监管,有效堵塞外来疫源。全面推行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制度,结合实施2010年市级动物防疫规范化乡镇建设项目同步推进动物检疫申报点的规范化建设,做到标牌标志要悬挂、规章制度要上墙、记录记载要完善、检疫器具要配齐、检疫人员要到位。对公示的动物检疫申报点,尽快开展工作。落实风险评估措施,强化省外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全面启用全省调入动物和产品流通监管系统,切实推进调入前备案、调入后报验、产销联防协作以及相关监管工作,规范调入秩序,防范风险动物及动物产品调入我市,有效堵塞外来疫源。

4、严格考核评估制度,认真落实防疫责任。从今年起,全市动物防疫工作考核评估将由原来的以档案检查为主向以抗体监测为主转变,形成一套有主有次、科学化、规范化的动物防疫工作考核体系。同时,不断完善督查机制,开展督查指导,促进动物防疫工作政府责任的有效落实。

五、畜产品质量监管升级行动

1、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积极推进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全部建立,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任务以及官方兽医制度的法定要求,积极主动争取人员编制以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所需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监督执法所需的设施设备,逐步建立起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从抓动物检疫员法制和业务学习、培训与技能比武入手,进一步提升动物检疫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检疫操作能力,依法加强和规范动物检疫机构队伍,为国家启动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做好准备。

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全面启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志,统一户外、车辆和执法文书标识。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统一执法文书,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活动,完善监督执法检查巡查记录制度、质量追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等,探索建立相应的评议考核机制,强化内部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活动,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准化、制度化建设。

3、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开展饲料兽药专项整治行动,在2009年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法律和政策的要求,积极出台监管措施,切实提升饲料兽药行业水平。二是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抓好奶业监管责任制、责任人的落实,抓好日常监管,严格生鲜乳监管和发证审核工作。三是开展动物诊疗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和《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动物诊疗活动,打击无证从事动物诊疗的行为,维护动物诊疗市场秩序。

要结合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加大全市动物防疫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规范立案、调查、决定、听证等法律程序,规范使用执法文书;确保重大违法案件查处率100%,立案查处案件结案率100%,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4、积极探索动物、动物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对县境内业经检疫合格、具有大额检疫证明的动物、动物产品在分销(分运、分宰、分储、分加工、分批次批发和零售)环节推行凭证分销管理制度试点工作,规范我市调入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通监管秩序。

推荐访问:畜牧 温州市 工作总结 【畜牧调研】温州市畜牧兽医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